历史人物
红十四军最后一位老战士吴九成
点击:时间:2025-06-22
红十四军最后一位老战士吴九成
如皋市红十四军研究会
如皋市红十四军研究会
2025年2月11日5时10分,红十四军最后一位老战士吴九成同志在泰州市姜堰区蒋垛镇家中仙逝,享年111岁。
吴老的离去,不仅是一位世纪老人的谢幕,也是一位英雄的陨落,更是一段波澜壮阔革命史的见证者与守护者的告别。
在告别大厅,再次敬见吴老安详、和蔼的面容,回忆起吴老红军经历的调查认定和近十年的友好交流,一幕幕激动人心的场景,一件件难忘的往事,不断在我脑海中回荡。
一、艰辛调查 传奇人生
2015年,9月11日上午,时年101岁的吴老在家人陪同下,来到如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纪念馆参观。刚迈进大厅,他就对纪念馆工作人员讲:“我叫吴九成,我参加过红十四军,我的团长叫张世杰。”纪念馆工作人员叶政建听之,马上让同事徐云报告如皋市红十四军研究会和纪念馆领导,会长浦文海即刻安排秘书长殷春泉、办公室主任谢建奇赶到纪念馆,并联系如皋电视台“民生零距离”栏目组,陪同吴老一行参观采访。
参观中,埋在老人心中80多年的激情像一股涌泉喷射而出。在红十四军一师师长兼二团团长张世杰遗像前,吴老十分动情地喊道:“张世杰团长,战士吴九成来看你啦!你在地下安息吧!”老人同时向张世杰遗像行标准军礼、三鞠躬。在我们的有意引导下,吴老在红十四军建军大会油画前讲道:“那天真是人山人海啊!会场搭了3个大台子,用布浆子做的喇叭,向远处传播声音。我就是那一天参加红十四军的。……”在老户庄战斗场景前,吴老说:“我参军后的第一仗就是攻打老户庄。那时是麦子扬花的季节,老户庄四面壕河,易守难攻,我们武器不好,最后没能打下来,军长老李牺牲了。”
听了吴老讲到的许多史实,我们认为他应是我们目前所了解的红十四军唯一健在的失散老战士。根据时任中共如皋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拥军,市政协原主席、如皋市红十四军研究会会长浦文海的指示,殷春泉、谢建奇、叶政建等一行开展了前后9个多月的调查取证和综合上报、认定协调工作。
2015年9月16日和10月8日,我们先后两次来到吴九成居住地蒋垛镇蒋垛村4组113号采访。老人深沉地回忆起85年前那艰难困苦的年代,滔滔不绝地动情讲述他终生难忘的人生经历。
1930年4月3日,吴九成16岁那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建军大会在如皋西乡贲家巷召开,吴九成报名参加了红十四军。吴老参军后,领到一把砍马刀,刻苦参加军队训练。由于他聪明机智、心灵手巧,战斗中表现突出,在当年6月红十四军第二次整编中担任了红十四军一师二团机动队队长,身带江安六甲村的徐荣5-6人,担负保护张世杰团长等首长安全、武器保管和战事应急等重任。因他一直在首长身边,从而认识老李(军长何昆,化名李维森,外称老李)、老薛(红十四军参谋长薛衡竟,外称老薛)。
根据我们要求,老人再次讲述了红十四军的重要史实。在讲“八路围剿”时,他说:“敌人被我们包围,为了逃命,跳进河里,不会游泳的都淹死了。我们在打扫战场时,在河里摸到一个死人就缴获1支枪。”“水洞口万人大会,镇压破凉帽,打了7-8枪。”在讲到特别激动时,老人捞起内上衣,“看!这是我在攻打卢家庄时,被敌人刺伤留下的伤疤!”
1930年,“八三黄桥暴动”失败。由于国民党反动派重兵疯狂镇压,不久红十四军被打散。吴九成连同他的战友到秀才尤德甫家中隐藏。时隔不久,被敌发现,1931年,他巧妙潜逃到靖江新港,被十节埭裁缝孙三大收为徒弟,1934年一天,家住季家市的我地下党人肖继修(音)来新港富人家取经济(向富户筹集资金开展革命活动),吴九成被肖认出。在他们接触交谈时,被当地坏人发现告密,遭敌抓捕。后因新港码头一霸、师傅孙三大小舅子张元郎出面施救才脱险,由师傅安排到上海市华德路24号尹之交服装店做裁缝。
1940年,新四军渡江北上东进,如皋、泰兴抗日民主政权相继建立。于是,吴九成于1941年回到尹之交的老家尹家垛,后与我地下党支部长(支部书记)尹之如长女尹月芳结婚,初期来往于泰兴、姜堰之间,最后定居蒋垛,以裁缝为主谋生,生儿育女。
在如皋市江安镇,我会人员在当地时任党总支书记周久海陪同下进行走访调查,在老私塾先生孙尔贵家,他证实:小燕庄有个秀才叫尤德甫,大革命时期,曾经收留一个讲北路口音的男孩,名叫“九儿”,红十四军建军后,“九儿”当了红军,当时我11岁,“九儿”16岁,红十四军失散后,他回到小燕庄秀才家躲藏过,后被国民党县政府保安队发现,暴露了身份,就再也没有回来过。尤德甫的孙子尤乃良讲述了他父亲尤克己和他说过的一段往事:爷爷尤德甫是收养个一个男孩叫“九儿”,后来他去参加了红十四军,红军失散后,“九儿”和他的几个地下党回到祖父家躲藏,被国民党政府保安团发现追捕逃往外地。可我家跑不掉了,父亲尤克己因这事抓去坐了3年牢,左右邻居高申德、虎二爹(调查时均已逝)也受牵连坐牢。
9月19月,我会人员在泰州市政协文史委主任尹愚夫陪同下,走访了泰兴市古溪镇尹垛村西尹4组的老人尹必余、尹之生,他们讲尹之如是尹家垛早期共产党的支部长(书记),早于50岁时去世。大女婿叫吴九成,是海安李庄人,是个帮人家做衣裳的裁缝,吴九成早年是个摸枪的人(当兵的)。吴九成很活泼,灵巧,不死板,待人说话轻言巧语,像个孩子王。”
在蒋垛镇,走访吴九成邻居时、镇文化站老站长朱德邻和镇人大原副主席钱鸿江,他们一致反映:早年他们和吴九成聊天,吴九成常常讲他红十四军的经历,新四军东进后,吴九成主动帮助新四军做过军服,利用裁缝身份冒险帮助我地下党传送情报。这方面事实在早年编辑出版的《江苏群英谱一姜堰篇》和《泰州市古镇丛书一蒋垛》中都有记载。
......
事后,根据胡拥军部长、浦文海主席指示,核查组人员先后到江苏省档案馆,扬州市、如皋市、江都区档案馆以及南京中央第二历史档案馆,对吴九成逃难和牵连人坐牢等信息进行查档核实,均无结果,档案管理专家分析可能因国民党撤退时运走或销毁。
我会经过较长时间的走访核实,吴九成个人所述经历与走访调查情况基本吻合,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如皋市红十四军研究会形成了《百岁寿星吴九成的红军身份调查认定纪实》。
2015年12月2日和8日,老人通过女婿金克义、孙子吴兵分别向蒋垛镇和姜堰区政府提出申请。随后不久,姜堰区和泰州市民政局又上报江苏省民政厅。“调查纪实”和吴九成的红军经历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2016年1月5日,江苏省民政厅优抚处回复,认可了我会关于吴九成红十四军身份的调查材料。1月7日,受吴老家人委托,我会及如皋市江安镇人民政府派员按照组织程序,对知情直接证明人孙尔贵和尤乃良等开展调查取证。2月24日,根据江苏省民政厅要求,泰州市、姜堰区民政局又派员来江安核查取证。
2016年5月19日,在胡拥军部长和浦文海主席的协调下,我会秘书长殷春泉利用公差赴京机会,拜会了红十四军创始人、国家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刘瑞龙的长女刘延淮教授,提供了上报材料,经她即刻协调,得到了民政部领导的关心。7月2日,根据江苏省民政厅和泰州市民政局要求,中共如皋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主任徐亚军、党史科长顾建,如皋市红十四军研究会会长浦文海、秘书长殷春泉再次审定《调查纪实》后,一致同意决定出具正式文件表明吴九成确系红十四军失散人员。8月11日,姜堰区政府根据民政部和江苏省、泰州市民政厅、局传真电报指示,正式发文:同意认定吴九成同志为红军失散人员,享受相关优抚待遇。从此,吴九成八十多年的红军情缘终于了结,迎来了他幸福康乐的晚年人生。
二、尽享荣光 庄重送别
2016年10月,江苏省民政厅巡视员陈勃专程亲临蒋垛吴老家中慰问,亲自为他颁发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纪念章。此后几年来,地方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经常前往看望、慰问吴九成老人。朱德委员长外孙刘敏、红十四军创始人刘瑞龙长女刘延淮、何昆军长孙媳雷翔芬等红军后代也慕名前来看望。在南通市“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新四军建军80周年、粟裕诞辰110周年”系列活动中,吴九成受邀参加。
吴九成的晚年,更是革命精神的延续,他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红军战士,坚持以讲红十四军故事,弘扬红十四军精神为己任。接受新闻媒体采访,必唱革命歌曲;与青少年畅谈,必讲革命故事;同革命后代相聚,必谈革命理想。在家里,他最喜欢带领一辈辈儿孙歌唱《东方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教育子女和后生“吃水不忘掘井人,幸福不忘党的恩。”“从2019年起,吴老每年国庆节那一天总要带领全家20余口人举行“四世同堂”升旗仪式,身着红军军装,高晿革命歌曲的他,将家国情怀融入血脉;2024年央视以其为原型拍摄的微电影《国旗之下》,让更多人铭记了这段历史。吴九成的红色传承引起了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使红十四军精神得到更好的传承,大大提升了红十四军的知名度和老区如皋的影响度。
2025年2月11日,如皋市新任红十四军研究会会长吴道健得知红十四军老战士吴九成仙逝的消息后,即向如皋市主要领导作了汇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何益军作出4点指示。根据何书记批示,我会立即会同有关部门及吴九成老人家属等逐一商讨有关告别仪式等相关事宜。
2月15日晨,晨曦微露,众多乡镇干群、如皋红十四军小学师生自发冒着严寒,手持白色鲜花,分别整齐肃立在红十四军军部旧址、红十四军纪念碑、老户庄战斗遗址等6个吴老战斗的地方,迎候吴老回家,目送吴老远行。灵车两边和迎送队伍的大路一旁,悬挂的标语更加引人注目:“红军老战士吴九成一路走好”“红军老战士吴九成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这是老区人民对红十四军的深切缅怀和心声,这是老区人民传承红十四军精神的生动显现。下午1时30分,沉痛悼念老红军吴九成同志告别仪式在如皋殡仪服务中心长禄厅举行,如皋市委书记何益军作《悼念红十四军最后一位战士吴九成同志》生平介绍。南通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如皋市、姜堰区主要领导,市、区乡镇、机关主要负责人,吴九成后代和亲朋好友,红十四军小学师生代表180余人参加悼念活动。
央视新闻等数十家媒体纷纷报道,沉痛缅怀红十四军最后一位老战士。致敬吴老、致敬每一位为家国献身的英雄。
勿忘历史,吾辈自强
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