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省南通市人民中路97号纺织大厦18楼
0513-81026787
0513-81026787
ntsxsjyjh@126.com
226001

梁灵光在江海大地的足迹

点击:时间:2021-03-08
 
纪念新四军东进暨南通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80周年
 
梁灵光在江海大地的足迹
南通市新四军研究会通州区分会  张宏杰  陆子森
 
梁灵光(1916-2006),福建省永春人。学生时代即在上海积极参加我党领导的地下党团活动,1936年下半年到马来亚吉隆坡尊孔中学(其哥哥梁披云任校长)任教,在马共领导下,继续从事爱国革命活动。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爆发。在民族危亡关头,梁灵光辞去教职,毅然回国参加抗战,共赴国难。
组织抗战支队,在江海大地促进抗战
梁灵光等回国后,适逢台儿庄战役结束,苏北成为敌后,他参加了国民党省政府组织的“江苏省民众抗日自卫队独立第一支队”(简称抗战支队),梁灵光任支队政治处主任(后来实际为主负责全支队事务)。期间,梁灵光利用国民党控制较弱的机会,对部队进行改造,同时积极联系另外一支国民党特务掌握的“特务总队”中的共产党员,共同推动抗战工作。
1938年8月,中共江北特委成立,积极在国民党“特务总队”开展军事工作,“特务总队”被缴械后,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被吸收到“抗战支队”,梁灵光推动成立了几个政工队,充分发挥了一批共产党员的作用,为后来的苏北抗战事业储备、培养了不少人才。
不久,抗战支队在唐闸地区促进组建了“抗战支队南通第一独立分队”,还相继成立了第二、第三分队,他们发动群众、分化瓦解伪军、出动袭扰日伪军,成为我党领导下的一支独立的抗日武装。同时,梁灵光等还在如皋(东)县何家灶促进组建了盐民自卫队。几经波折,在艰难环境中发展,梁灵光等同志为新四军东进作了大量准备工作。1940年8月,梁灵光被任命为如皋县县长。
接管南通县国民党政府,开创抗战新局面
1940年10月下旬,已东进的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决定开辟通如海启地区。刚刚担任如皋县县长才两个多月的梁灵光,主动向新四军第三纵队司令陶勇请缨前往南通县北兴桥,接收消极抗日的南通县政府。陶勇决定派一个全副武装的侦察连送梁灵光到北兴桥上任,但胆识过人的梁灵光审时度势,决定依靠我们共产党的抗战政策,利用国民党营垒内的矛盾,单刀接管国民党南通县政府。
依靠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纲领和新四军东进的强大影响,11月24日下午,梁灵光带了秘书吴天石和警卫员洪刚从掘港来到北兴桥,在这里,他大刀阔斧、纵横捭阖,翻开了南通县抗战新篇章。
12月1日,梁灵光在北兴桥正式召开行政会议,各区区长参加了会议。会上宣布南通县抗日民主政府正式建立,由梁灵光任县长兼保安旅旅长。梁灵光阐明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方针,颁布了“三三制”(即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进步分子三分之一,中间人士三分之一)和“政治民主,澄清吏治”的施政纲领。身材魁梧,目光炯炯有神,25岁的小伙子执掌县府抗日大印,到会人员举座皆惊,感叹:“新四军里真有人才!”
    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面临着艰巨的巩固政权的对敌斗争。不久,苏北指挥部又派来了部分军事干部充实了新的旅部,并在春节之后,重建了中共南通县委,调周一峰同志担任县委书记。梁灵光和周一峰等紧密配合,运筹帷幄,及时处置了阴谋发动叛乱的保安旅内的季莘等反动分子,在刀光剑影中建立了南通县警卫团,梁灵光兼任团长,周一峰兼任政委,就这样,我党掌握住枪杆子,打开了南通县地区抗战新局面。
领导反“扫荡”、“清乡”,迎来抗日战争胜利
南通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梁灵光和周一峰将主要精力抓武装斗争、政权建设和统战工作,1941年初开始,县民主政府将工作重心逐步转向农村,县民运工作队(当时中共党组织暂不对外)分赴各地宣传抗日、发动群众,减租减息,农民协会等抗敌组织纷纷建立起来。1942年4月,召开了第一届南通县临时参政会,建立了“三三制”民主政权。
苏中抗日根据地建立起来后,日伪当局如芒在背,必欲除之而后快。自1941年春开始,日伪频繁发动“扫荡”和“清剿”,妄图歼灭以新四军为主力的抗日武装。南通县警卫团在梁灵光率领下,驰骋江海大地,四处寻机打击日伪军,在克复五总埠、三打金沙镇、奔袭茅家镇(海门县城)、攻克石港据点和配合谢家渡激战等诸多战事中,歼灭大量日伪军,取得了显著战绩。老百姓编了顺口溜称赞:“年纪轻轻梁灵光,带兵打仗真灵光”
1943年春,日伪纠集了军、警、宪、特等15000余人,采用军事“清剿”、竹篱笆封锁、遍筑据点、编组保甲、策动自首、推行伪化统治等手段,对日伪卧榻之旁的苏中四分区进行残酷“清乡”,南通县首当其冲。
艰苦卓绝的反“清乡”斗争开始,南通警卫团第一、二营被调到“清乡”区外围机动作战,梁灵光他们坚持在“清乡”区内,举起公开的武装斗争旗帜,开展群众性游击战,并辅以各种形式的隐蔽斗争以打击敌人。梁灵光和周一峰带着三个连分散游击,牵制了数千日伪军,使敌人疲于奔命,陷在烂泥塘里难以自拔。至1944年10月,以反日伪据点斗争获得重大胜利为标志,四分区收复“清乡”以来被日伪占领的地方,粉碎了日伪一系列的“清乡”阴谋,取得了反“清乡”斗争的伟大胜利,在中国人民抗战史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1943年10月,南通县警卫团长梁灵光调任苏中四专署专员。

组建华中九分区武装 在解放战争中频立战功
1946年7月,国民党反动派公然撕毁停战协定发动内战,向我苏皖解放区大举进攻,一时,苏中地区腥风血雨。梁灵光临危受命,组建华中九分区(就是原苏中四分区的范围),担任分区司令员兼专员。由于原地方主力和县团早已上升为主力部队,军分区本身连一支部队也没有,各县团、区队、小游击队加起来也不过2000多人,部队人员少、干部缺、成分新、战斗力弱,坚持原地斗争面临极大困难。
在华中军区指示下,梁灵光等审时度势,迅即建立九分区人民自己的武装。1946年10月10日,九分区的第一个主力团——七团在南通县石港东南于家园成立。这支新组建的部队,战士绝大部分是土改后的翻身农民,政治素质好、斗争意志强,但基本都缺乏实战经验和基本的军事技术。装备普遍较差,无炮,弹药也少,有的枪只有三五发子弹。
11月1日夜,七团首战西亭失利,伤亡连长以下百余人。11月18日,七团攻打通西重要据点刘桥镇,因敌增援赶到,我仅俘外围土顽200多人,部队不得已撤出战斗后在汤家园遭敌三路合围,二营被冲垮,伤亡、失踪160余人。
汤家园战斗失利后,梁灵光指示部队进行整训,在总结经验教训后,部队素质有了提高。2月15日,在参加栟北战斗中,七团经受了战火锤炼,战斗力获得提高。2月28日,在南通县警卫团的配合下,七团举行爱儿庙伏击战,一举歼敌保安队3个排,缴获甚多。
爱儿庙伏击战鼓舞了九分区特别是南通县党政军民坚持斗争的信心,南通县级机关、县警卫团随后插回内地,反“清剿”斗争进入转折阶段。
七团指战员在江海大地频频亮剑:3月中旬,配合华野主力,攻克三余镇据点,歼敌400多人;下旬,发起聚星镇和滥港桥战斗——分别拔除敌东南和通中中心据点;5月11日,分别取得全歼石港至刘桥运河线上的花市街据点守敌和启东灵甸港大捷,为此,华东军区、苏中军区均传令嘉奖。
启东灵甸大捷后,九分区领导谋划了一系列主动出战、攻城拔寨奇招,10月,先后攻克三阳、新港、北新、新安等据点,逼退据点20处,10月11月,连续攻克太平庵桥、长河滩据点和刘桥等据点,由此使海启和通西斗争局面得到进一步改观。1947年1l月,九分区组建第八团。自此,七团进入与八团并肩作战的新阶段。年底,举行岔(河)石(港)战役,取得空前胜利,由此逼走“重点驻剿”三余之敌,使如东、通如、南通等地联成一片,为九分区的大反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8年4月,七团已发展到2900余人,上升到华东野战军第十一纵队三十三旅,梁灵光任旅长,不久投入淮海战役。1949年2月,梁灵光任第3野战军第29军参谋长,率领江海人民的子弟兵渡长江,攻淞沪,解放福州、泉州,直至取得全国解放。
主政祖国东南,念念不忘南通老区人民
新中国成立后,梁灵光主政东南,先后任中共福建省厦门市委书记、厦门市市长、福建省副省长、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兼广州市委第1书记、广州市市长、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广东省省长(其中1977年底——1980年9月任轻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
虽远离革命旧地,但梁灵光惦记着南通老区人民。在主政东南期间,他曾多次去前线、去海岛慰问驻军,多方关爱跟随他到东南沿海守卫祖国边境的江海人民子弟兵;在轻工业部工作期间,正值改革开放起步之时,他直接前来南通县视察调研,曾想方设法帮助促进发展通州酿酒与棉纺事业,他希望老区经济快步发展,老区人民早点富裕起来。
梁灵光念念不忘曾经浴血奋战过的南通大地,他曾在百忙中多次踏足这块深情的土地。1993年9月,通州市举行反“清乡”斗争胜利50周年纪念活动,梁灵光夫妇等老同志曾到南通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北兴桥亲切看望父老乡亲。2000年10月梁灵光率领新四军老干部观光团故地重游,来到南通,参观《江海风云——南通博物苑馆藏革命文物史料展》,受到人们热烈欢迎。
征程漫漫,铭记着远去的硝烟烽火;
足迹深深,珍藏在江海人民的心中。
 
 
主编:王茂华
发布:蒋玉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