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省南通市人民中路97号纺织大厦18楼
0513-81026787
0513-81026787
ntsxsjyjh@126.com
226001

南通抗日根据地的交通邮政

点击:时间:2021-03-08
南通抗日根据地的交通邮政
王  昀
一、演变情况
1940年,新四军开辟了南通抗日民主根据地。南通地区党的交通邮政隨着根据地的创建而逐步建立,在残酷的对敌斗争环境中发展壮大。1940年12月,苏北交通总局在东台成立,开辟了东台至盐城、掘港、黄桥3条交通线,由通信员骑马传递文件和信件。1941年2月,南通中心县委成立交通组。苏中第三军分区在雅周设立通信总站,在如西、泰县、泰兴设通信分站。同月,南通中心县委交通组改称苏中四地委交通组。
3月,为了坚持敌后斗争,建设抗日游击根据地的需要,苏中区党委决定建立苏中交通干线。4月,苏北交通总局改称苏中交通总局,迀移至李堡,并在李堡建立了中心交通站,重新开辟东南到掘港、西南到如西卢港等4条交通干线。到掘港的交通干线,是由当时仼苏中区党委收发的禹光同志与四地委交通组共同组建的。各干线沿途每隔四五十华里设一个交通站,来往文件和信件由各交通站每天派交通员相互交接。同月,如皋(东)县成立交通局,如西县成立交通站。5月,苏中交通总局成立三个中心局,即苏中中区中心局,设在李堡,领导台南(今东台)、台北(今大丰)地区的交通工作;西区中心局,设在雅周,辖泰兴县(兼靖江县)、泰县、如西县交通站(1941年5月正式成立,后改为如西县交通支站);东区中心局,设在掘港,领导如皋(东)县、南通县、海启(东南)行署的交通工作。同月,南通县、海启行署分别成立交通局。
7月,苏中交通总局撤销三个中心局,改设第二、第三、第四交通分局。8月,各交通分局、各线组开始实行人员交通,即护送来往人员。1942年1月,苏中交通总局改为苏中交通总站,各交通分局改称交通分站,实行总站和地委对交通分站的双重领导。是年,苏中二、三、四分区各县县委为解决区乡之间的通信联络,先后建立交通站(科)和区交通站,一部分乡设立了交通员。1942年初,为加强“联抗”地区的党的交通工作,苏中交通总站派员筹建兴东泰特区委交通科(同年12月,中共兴东泰特区委改称中共兴东泰地委,兴东泰特区委交通科改称中共兴东泰地委交通科),对外属苏中交通总站和兴东泰特区委双重领导。
1942年8月,为进一步加強党对交通工作的领导,苏中区党委决定成立各级交通工作委员会。是年11月16日,苏中四地委交通工作委员会成立,其执行机构是苏中交通总站第四交通分站。1943年2月,苏中交通总站将组织系统调整为:苏中交通总站----分区交通分站----县交通支站----区交通站,干线(县以上的交通线)支线合并,网形交通体系更为完善。是年夏秋,“联抗”部队部队防区建立了海富中心站。年底,四分区增建通海交通支站。
1943年4月至1944年10月,是苏中四分区反“清乡”斗争时期。反“清乡”斗争前,四分区全面动员、部署交通准备工作。四地委改组了交通工作委员会,组成了由地委、分站、支站及军队代表7人参加的交通工作领导核心。四分站对所属交通机构进行了调整,除了将各干线组织充实到各县支站中去,又将如中支站与如皋(东)支站合并组成新的如皋(东)支站;将海启支站与境内的部队交通站合并组成新的海启支站;将原属海启支站的三余区的3个交通工作组划归南通县支站。四地委和各县县委“不惜拆散几个支部,减弱一、二个区委”,抽调干部充实交通部门。各区中心站下设人交站和网交站。不少县委成立了武装交通队(简称武交队)。僅如皋(东)就有3支武交队。人交站的主要任务是护送干部;网交站的主要任务是传送情报,信件和内部刊物;武交队的主要任务是协助人交站、网交站,特别是在敌人封锁严密,人交、网交无法通行的情况下,常需武交队护送。反“清乡”斗争中,四地委根据苏中区党委陈丕显同志提出的“三化交通”(交通员党员化、干部地方化、线路网形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了交通部门党的组织。1944年8月,四分区各县委都成立了交通工作委员会。交通队伍的党化程度大大提高,全分站人员(分、支站人员之和)的党员比例从1943年的67%上升到87%,居全苏中之首。其中,海启支站从56%上升到77%,如皋(东)支站从68%上升到83%,南通县支站从60%上升到78% 。四分区广大交通工作人员英勇无畏、顽强机智,出色地完成了党的交通任务。仅南通县支站1943年4月至12月的统计数字表明,在这一期间,交通站传送机要信3151件、快信3397件、平信2546件、报纸印刷品6848件,护送人员1000余人。党的各项指示和各级干部,通过打不断的交通线输送到四面八方,使反“清乡”斗争一步步走向胜利。在残酷的斗争中,广大交通人员坚持革命气节,忘我献身蔚成风气。在反“清乡”斗争中,为党的交通事业英勇献身的就有12位。
二、兴东泰地区交通情况
兴东泰地委交通科还在日伪控制的如(皋)、海(安)、曲(塘)封锁线上建立了两个秘密联络点,即界牌墩、十八步桥秘密联络点。界牌墩秘密联络点位于海安、立发、柴湾日伪三据点之间的通扬运河上的界牌墩渡口。1944年春的一天夜间,新四军一师副师长叶飞带一个连的部队由盐城去营溪三分区司令部驻地,在海富中心站蒋月平等人的护送下,从界牌墩渡口用小船夜渡通扬运河,安全通过了如(皋)海(安)公路封锁线。
1944年10月,兴东泰地委交通科撤销,年底建立紫石县县委交通科(对外称紫石县交通支站)。11月,东台、台北交通支站合并为东台县交通支站,归苏中第四交通分站领导。1945年6月,苏中四地委决定,党报由交通部门发行,乡一级建立义务交通站。
三、邮票
南通抗日根据地交通部门收寄信函自1942年11月1日起实行贴邮票制度,分别贴用苏中交通总站发行的苏中区“机”、“平”、“快”无面值邮票,以区分公文信件的机密程度、急速程度,确保重要文件、信件安全畅通(当年二三月间,苏中第四交通分站曾请四地委《江海报》刻钢板的毛哲民同志,用钢板刻制了类似邮票大小的无面值的“机”、“平”、“快”印纸,分发到四地委、行署各机关使用,可以看成是这一制度的预行)。1945年4月1日起实行邮件收费制度,贴用苏中交通总站发行的苏中区有面值邮票。每件邮政资费标准为(江淮帀):便私信件0.10元,印刷品0.10元,平递邮件0.20元,快递邮件0.40元,机密邮件0.40元。
1945年下半年,如皋(东)县、如西县交通支站还分别发行了加盖邮票各1套,占抗战时期苏中地区发行邮起票套数8套的25%。
(1)1945年下半年,苏中交通总站第四交通分站所属如皋(东)县交通支站,因“便邮”邮票紧缺,而库存壹角面值“印邮”邮票(1945年4月1日苏中交通总站第一次发行的有面值邮票中的第一枚)较多,因而县交通支站将“印邮”邮票加盖“改作便邮DⅡ”邮票,如图:
 
 
 
  改  —D Ⅱ—  便
 
  作            邮               
   “DⅡ”是抗日战争时期如皋(东)县交通支站的代号。
(2)苏中第三交通分站如西县(今如皋县)交通支站,用苏中交通总站1945年4月1日发行的面值壹角的“印邮”邮票加盖“暂作便邮”邮票。
 
 主编:王茂华
发布:蒋玉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