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人民中路97号纺织大厦18楼
0513-81026787
0513-81026787
ntsxsjyjh@126.com
226001
缅怀先辈
忆我的叔叔赵鸿儒
点击:时间:2022-10-19
忆我的叔叔赵鸿儒
赵华义 口述 曹璟如 整理
赵华义 口述 曹璟如 整理
在鸿禧叔叔那里,有一本《共和国功勋人物经典传记丛书》,书上有鸿儒叔叔有关的五幅照片和一段关于他的文字简要。字里行间凝聚着鸿儒叔叔戎马一生,对党忠诚,屡建战功的缩影。
赵鸿儒,男,汉族1929年12月出生,江苏南通人,1945年7月入伍,194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华中军区苏中公学学员,华东军区炮兵团观测员、组长、班长、排长;炮十四团连长,福建厦门要塞侦察参谋,海军华东福建厦门基地筹备作战参谋,海军厦门水警区司令部作战科参谋。1956年海军东海舰队司令部作战参谋,海军福建基地司令部作战科科长。1960年东海舰队直属联合学校训练部战术研究主任。1964年海军学院训练部司令部工作教研室教员、主任、党组书记。1974年西沙自卫反击战海军学院唯一派往前线参战教官。1984年6月离休。被授予解放奖章,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总政、总后颁发“从事国防教育二十年,为我军建设作出了贡献”荣誉证书,被海军军事学术研究部聘请为“海军学术特聘研究员”。
戎战倭寇灭蒋帮,为人民建中华,屡建战功。先后参加江苏泰兴战斗、江苏涟水战斗、山东南麻临朐战役、江苏汤山战斗、河北东明战斗、苏中战役、鲁南战役、豫东战役、淮安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福厦战役等21次。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四等功各3次,1958年封锁金门战役再立新功。赵鸿儒同志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对党忠心耿耿,对革命无限忠诚,对共产主义信念坚定不移,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社会主义建设呕心沥血,竭尽全力,作出了很大贡献。战争年代,他转战南北,出生入死,勇敢作战,履历战功。和平建设时期,他以身作则,忠于职守,兢兢业业,勤奋工作,充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品质和风格。他具有很强的党性和组织纪律观念,胸襟坦荡,光明磊落,服从组织,尊重领导。他具有很强的群众观念,团结同志,关心部属,助人为乐。联系群众,平易近人,在工作中善于走群众路线。他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淡泊名利,荣辱不惊,廉洁奉公,大公无私,为人正派,始终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和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业绩曾编入《新四军苏中公学校友通讯录》、《炮击金门》、《保句选集》、《革命人生》、《革命摇篮永放光辉》等地方性书籍,《训练条例》等军事书籍。厦门市人民政府已将建于1958年封锁金门战役时建造的“战备铁路”列入重点保护单位,2011年5月1日厦门“铁路文化公园”正式对外开放;赵鸿儒同志亲自设计,亲手绘制的“战备铁路”图纸,现收藏于南京军区。
据我长辈们回忆,叔叔鸿儒十五岁时在学校就和新四军地下党有了联系,叔叔离开南通的那天晚上,他只是和我的祖父说,他正在办一件大事,是一条非常有意义的大事,他要出去一段时间,请我的祖父放心。在祖父眼里,不需要过多的细问,鸿儒一定不会走不正当的道路的。但并不知道他马上会去当兵。
后来知道,转业到《南通日报》的熊飞就是介绍三叔参加革命的地下交通员,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三叔好不容易找到熊飞后专程从南京来到《南通日报》和熊飞叙旧呢!
叔叔外出一个月,家里没有他消息,两个月过去了,也没有他的消息。在全家人一片焦急等待中,听到了靠近南通的泰州发生战事,关于叔叔是不是参加部队有没有参加战斗,家人一直不清楚。
事实上,后来才知道叔叔的确参加了这次平生第一次战斗。通过多方了解南京的三婶回忆和有关资料的对照整理,我们发现三叔参加的第一次战役也是苏中“七战七捷”中的第一场战斗。
2019年的3月7日去南京看三婶,她提到三叔有几位战友,保句,李弼,还有熊飞。他们如果都健在的话,也都是九十多岁的人了。前几年,我的堂弟东海一直和这些老前辈有联系,近些年联系少了一些,不知道他们分别身体健康状况如何?三婶这样和我说话,她对这些三叔老战友的身体健康状况也有点信心不足,毕竟,他们年事已高,再加上联系不多,这种担心也是很自然的。
打电话给我的堂弟东海,他也说好久没有联系了。要获得三叔参加二十多次战斗信息,找到三叔其中一个的直接讲述那才是最直接了当的。
4月7日,千辛万苦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现年九十二岁的当年和三叔一起读书一起投笔从戎的保句叔叔还健在,我就调整好手中的事,电话相约保句老前辈,来到南通市区桃坞路友谊公寓八号楼1402室,叩开保句前辈的门,看到了当年和三叔经历相同战役的保句叔叔。一种敬仰,一种亲切感,我紧紧握住保句前辈的手,进行了自我介绍和表明了我的去意。
保句叔除了腿行走不太方便外,精神硬朗,思维清晰,谦和地和我们聊了起来。
保句叔是1944年6月25日在崇敬中学(现南通中学)初中毕业后,经共产党地下交通站交通员沈季豪老师的引领下,经南通市紫琅区(现崇川区)区长周浩然,副区长石超的批准在交通员的护送下前往新四军苏中公学学习。
保句在学校时就认识我的三叔赵鸿儒,他说,我三叔比他们一批四个人(保句,王汉清,李楷平,秦桂鑫)早两个月参加新四军的。
投笔从戎的经历应该是同一个渠道,同一个模式——
当时,敌人的封锁太厉害,只能在共产党地下交通员的护送下,从区公所出发,日夜兼程,白天不便行走,大多数只能穿插青纱帐(玉米田),躲开日本鬼子密密的碉堡探照灯,拔掉竹篱笆,渡过几条大河,吃着如皋的元麦粯子饭,东海边的玉米粯子粥一路前行,穿过敌人层层封锁线,历时半个多月才能到达新四军苏中公学驻地——宝应县。
1944年,共产党新四军在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创办了一所培养抗战建国人才的大学——苏中公学。当时,这是一所没有固定校址,没有规范校舍,没有正式文凭的大学。苏中军区司令员粟裕兼校长,著名教育家吴天石先生任教师,两年多时间,为军队和地方培养了4000多名军政干部。
我三叔和保句他们都是其中的一员。
到苏中公学后,学唱第一首歌曲是校歌,也是抗日军政大学的校歌,只是把歌词中的“黄河”改成“黄海”,这样便成了“黄海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的优秀之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承担”。
保句对我三叔的评价很高,他说我三叔学习很刻苦、活动能力强、为人正派、忠厚老实,他还很有情调,他会跳舞。
保句还这样告诉我,他们基本上是同时参加20多次战役和战斗,一直到厦门战役结束他们才分开,三叔到海军部队,保句一直在炮十四团(后来改为炮九师)。通过了解和保句的回忆录《征途回响》一书,我了解到了有关三叔叔当年在硝烟弥漫的战场情况。
1946年6月,苏中大地显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蒋介石一方面装模作样地在1946年2月国共双方停战协定上签字,一方面又发布“戡乱密令”,调动军队向我解放区进攻,公然宣布“我已经下决心,一年内消灭共产党”。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蒋介石调动军队悍然围攻我中原野战军,同时以重兵扑向我苏中解放军区。蒋介石的险恶用心十分明显,因为我中原、苏中两大解放区紧靠长江北岸,直逼南京、武汉,被反动派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
栗司令洞察敌军阴谋,集结我苏中主力部队,在如皋,海安一线严阵以待。解放区的群众也充分地发动起来,当我部队向指定位置集结行军时,沿路老百姓在村头、门口摆着茶水、鸡蛋,敲着锣鼓、扭着秧歌,热烈欢送我军将士上前线。墙上写着斗大的保卫解放区的标语,真可谓:“森严壁垒,众志成城”。部队部署完毕,栗司令出敌不意,先机制敌,首先向盘踞在宣家堡、泰兴之敌发起攻击。当时,我三叔赵鸿儒和从苏中公学来的校友施忠贤、黄元能、陆飞虬、顾廉、常文科、于休等同志被调到华中区炮兵团。就这样,机遇让三叔光荣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中的第一战役——宣家堡战斗。
宣家堡虽然是一座小镇,但从军事上来讲,它是泰兴的门户,所以成了我军首战攻击的目标。担任攻打宣家堡战斗任务的是我华中野战军第一师。13日晚战斗打响后,我攻击部队为敌人所阻未能打开突破口。当夜副师长陶勇很快赶到担任主攻的八团团部,发现主要问题在于兵力和火力没有造成绝对优势。他当即命令部队停止攻击、重新部署、明晚再干。第二天,陶副师长重新交代任务,八团从东面攻击,九团一营从南面攻击,七团在西北担任主攻。我军的兵力和火力,以三比一的绝对优势压倒敌人,目的在于首战必胜。
为了加强攻击力,陶副师长把华中军区炮兵团我们的连长叫去,要求配合七团扫清攻击道路上的阻碍——河边的大碉堡。连长领受任务后马上行动,察看地形,选择阵地,构造工事,我三叔和其他人员一起观测员测算射击诸元,电话兵架起电话线,沟通和主攻部队的联络。大炮进入阵地,观察所设在旁边,保句能够亲耳听到我三叔在观察所传来的报告大炮射击落弹的声音。
14日黄昏,总攻宣家堡的战斗开始了,首当其次的保句这个连大炮开口了,“轰”的一声炮弹出了膛。观测员报告:远弹,方向好。连长下令减距离,又是一发,观测员又报告:近弹方向好,这是炮兵经常使用的夹义射击、修定诸元法。连长再次命令修正距离,第三发炮弹就准确命中目标,把大碉堡中间炸了一个大窟窿,碉堡内敌人的轻重机枪顿时变成哑巴。随后我军步兵的轻重火器一齐开火,敌人阵地上顿时火光四起,浓烟弥漫,泥土飞扬,敌人鬼哭狼嚎抱头鼠窜。七团指战员上好刺刀跃出战壕如猛虎下山,冲入敌据点,战斗进展十分顺利。当启明星高高挂在天空时,传来了最后胜利的消息:宣家堡的敌人被我全歼。上级嘉奖炮兵,打响了苏中“七战七捷”第一炮。
在一师攻打宣家堡的同时,江渭清副政委把四十八团突击连长和我们华中炮兵团长胥金城找去,胥团长带领一个参谋和我三叔赵鸿儒等观测员去接受战斗任务。江副政委说:“炮兵首发炮弹就要把突破口的一个碉堡打掉,冲锋号一响,轻重机枪掩护,突击连冲进去消灭敌人。”14日半夜,部队发起总攻。为了能直接瞄准、抵近射击,我们把大炮分解成五大件,沿着步兵先头部队开辟的道路,通过打通了的院墙,迅速隐蔽进入阵地,把炮口伸出墙洞,用炮膛线瞄准目标,一发装填,随着“放”的口令,“轰”的一声,乌龟式的地堡被炸开了。步兵同志连连叫好,说:“我们大炮上刺刀了”。
不到60小时,歼灭国民党军整编八十三师第十九旅第五十六团全部、第五十七团大部及山炮营全部共约三千余人;缴获山炮十余门,轻重机枪二百余挺,及大批美械装备。这次战斗,取得了苏中首战胜利,我军军威大振,军民信心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