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省南通市人民中路97号纺织大厦18楼
0513-81026787
0513-81026787
ntsxsjyjh@126.com
226001

叶挺

点击:时间:2019-09-21
叶挺,名叶洵,1896 年9 月10 日出生于广东省归善县(后改为惠阳县)淡水镇会水楼村一个农民家庭。租种地主家11 亩水田。叶挺在兄妹当中排行第八,家庭人口较多,父亲叶锡三虽然精明强干,母亲吴氏是位勤劳农妇,但生活相当艰难,经常被高利贷压得透不过气来。
叶挺4 岁开始背诵《朱子格言》,5 岁开始放牛,7 岁进本村腾云小学读书,新派人物陈敬如任老师,教国文、算术、地理、格致、修身等新课。在老师的指导下,叶挺读了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以及章炳麟、邹容等人的文章,接受了民主主义的教育,
很受启发,产生了强烈的反封建意识。
1911 年,叶挺15 岁,考进惠州府立蚕业学校。4 月27 日,国民党人发动广州起义(即黄花岗起义)。叶挺愤然而起,剪去辫子,到当地军营发表演说,鼓励军人支持革命。起义失败,七十二烈士丧身黄花岗。叶挺被捕入狱,经学校保释出狱,但被开除学籍。
16 岁那年叶挺冲出了家庭束缚,闯出了一条崭新的人生之路。他考取了陆军小学第七期(公费)。他勤奋学习,品学兼优。与他同期入学的还有张发奎、黄骐翔、余汉谋、李汉魂、吴奇伟、李振球、罗锌才、叶肇等人。这批人,后来都成为国民党的高级将领。
叶挺18 岁在广东陆军小学毕业,父亲病逝,叶挺未能回家。19岁,升入湖北陆军第二预备学校,与邓演达结为好友,两年后,毕业于该校。在这两年中间,叶挺的学习生活是很不安定的。1915 年12月,袁世凯称帝,叶挺积极响应反袁斗争。
1917 年《新青年》第六卷第二号发表了叶挺借陈白沙之口,论述人生之价值的书信体文章,他提出:“觉悟”是道德的根本,是“败群之返魂丹”,提高觉悟,才可以“振污世、起衰弱”,表达了他不求名利,“向圣贤路上鞭策”的宽阔胸怀。文章不仅表达了他那革命军
人的高贵品质,也表现了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后来,陈毅一再称赞他的儒将风度,这并非偶然。
1917 年,21 岁的叶挺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工兵科深造,并于第二年毕业于该校。叶挺回到家乡,准备筹款去德国留学,因困难重重,遂放弃这一打算,去福建漳州,参加革命军。援闽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邓鉴,任命叶挺为第一支队少校副官。后又调任第一师工兵营少校营副。1921 年,邓鉴奉命组建大本营警卫团,叶挺奉调为警卫团第二营营长。并于此时认识了粤军援桂中路军总指挥蒋介石。
1922 年6 月,军阀陈炯明叛变,炮轰总统府。叶挺率部反击,打退敌人五次进攻,掩护孙夫人宋庆龄脱险,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称赞。次年,孙中山从上海回广州,设立大元帅府,叶挺被任命为宪兵司令部参谋长兼第一营营长。此时,经李章达介绍,他认识了富商李少村之女李秀文,并很快产生了爱情。叶挺将积蓄的300 元送给原配黄春,经协商解除了婚约。两年后.叶挺以国民党员的身份进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回国后,于1926 年2 月2 日与李秀文结婚。这是一对美满的婚姻,经受了各种大灾大难的考验,他们用真诚缔造了许多动人的佳话。

在苏联学习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叶挺的思想却起了巨大变化。他果断地作出决定,把一生交给共产党,为劳苦大众的利益奋斗终生。经王若飞、王一飞介绍,叶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5 年3 月12 日,孙中山不幸逝世,国内形势突变,叶挺奉命从苏联回国,途经上海见陈独秀,然后到广州,会见中共广东区委负责人陈延年、周恩来。从此,他与周恩来结下了珍贵的友谊,鼓舞、激励了他一生的斗志。1925 年11 月,两广区委决定组建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三十四团,叶挺被任命为团长,以后又
改为第四军独立团。
叶挺治军甚严,提出“苦练出精兵”的口号。改一般军队的三操两讲堂为“四操三讲堂”。他与战士同吃同住,以身作则,努力提高官兵政治素质。独立团在训练的同时,在打击地主武装、镇压土匪、支援农民革命武装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
4 月底,独立团接到中共广东区委和第四军的指示,担任北伐先遣队的任务,率先出师北伐。
叶挺告别了新婚妻子李秀文,遂率部队踏上北伐的征途。5 月中旬,部队经韶关,翻越五岭山脉,进军湘南。汝城一战,歼敌200 人,旗开得胜。仁安告急,冒雨行军,在极端危险的形势下,以一团之众,击退敌人4 个团的兵力,使形势转危为安。攻醴陵,独立团本来是担任佯攻任务,由于担任主攻任务的友军受阻,叶挺根据有利的形势,当机立断,改佯攻为主攻,一举拿下了醴陵。汀泗桥一战,友军屡攻不下,伤亡惨重。叶挺依靠当地农民带路,深夜行军,攀险道、抄后路,神兵天降,一举歼敌,威震全军。以惊人之神速,攻陷咸宁以后,直捣大帅府。拿下贺胜桥,军阀吴佩孚仓皇溃退。围攻武昌,独立团
一营营长曹渊等许多英雄捐躯。
10 月10 日拂晓,叶挺率部由中和门、通湘门冲入城内,夺取蛇山炮台,控制了全城的制高点,两万名敌军缴枪投降。独立团入城,不入民宅,秋毫无犯。武昌人民发出惊叹:“啊!真是一支铁军。”
武汉的工人自动铸造了一个一米高的大铁牌,上面用红漆写着“铁军”两个隶书大字,敲锣打鼓送给第四军。叶挺代表第四军接受了奖牌。
“铁军”的美名传遍全国,叶挺也被誉为“北伐名将”。

1927 年4 月,武汉国民政府积极准备第二次北伐。叶挺担任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师长兼任武昌地区卫戍司令。平定夏斗寅武装叛乱后,升任第十一军副军长,兼二十四师师长。
国民党反共势力嚣张,蒋介石在上海开始了大屠杀,汪精卫在武汉背叛革命。根据中共中央决定,8 月1 日举行南昌起义,叶挺任前敌总指挥,贺龙任总指挥。激战一昼夜,起义取得胜利,8 月2 日举行庆祝大会。在南下途中,会昌一战,打败了钱大钧的部队,又击退黄绍闳的进攻。最后因众寡悬殊,兵败汕头。叶挺暂避香港。
11 月12 日又举行广州起义,叶挺任总指挥。起义的前一天叶挺才从香港赶到广州。他认为起义可以胜利,但反动派的大部队在24 小时之内会赶来反扑。因此,他提出起义后应立即撤出广州,下农村,去海陆丰。遭到共产国际代表诺伊曼的批评,认为这是逃跑主义。这一正确意见遂遭拒绝。正如叶挺所料,起义军在众敌围攻之中失败。他再次暂避香港。当时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有些领导人无端指责叶挺临阵动摇,把广州起义的失败归咎在叶挺身上。叶挺据理申辩,备受冷落。他离开莫斯科,脱离共产党,渡过了艰辛的十年海外流浪生活。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叶挺为祖国的命运担忧。他曾经给在上海工作的阳瀚笙写信,希望与党取得联系。阳瀚笙及时地向党中央反映。党中央曾派张云逸、潘汉年与叶挺见面,传达情况并了解叶挺的愿望。叶挺表示,希望为抗日救国贡献力量,事后,他高兴地对亲友
们说:“现在好了,我已经和那边联系上了,我再也不是孤家寡人了。”
1937 年,在友人帮助下,叶挺举家迁往上海。7 月间,周恩来途经上海和叶挺谈到改编南方8 省红军游击队的问题,希望叶挺能够参加这支部队,并委托叶挺,通过陈诚、张发奎等老友,争取蒋介石的支持。叶挺见到了陈诚,向他表明希望参加改编南方的红军游击队,并建议成立一支名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的正规部队,共同抗日。他得到了陈诚的支持,自己又亲自去见蒋介石。蒋介石终于接受了这一建议,把南方8 省的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并任命叶挺为新四军军长。
叶挺曾亲自到了延安,在毛泽东主持的欢迎大会上,坦诚相见地讲道:“同志们欢迎我,实在不敢当。革命好比爬山,许多同志不怕山高,不怕路难,一直向上走,我有一段是爬到半山腰又折回去了,现在跟了上来。今后一定遵照党所指示的道路走,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坚决抗战到底。”他的讲话,获得了全体同志的热烈欢迎。
叶挺离开延安,上海已经沦陷,形势很紧。他又第二次去找蒋介石交涉,要求拨给开办费,何应钦批下了5 万元。1938 年1 月6 日,军部迁到南昌,全体干部换上深灰色新四军制服,从延安来的干部,每人还发了8 元大洋,洗澡过年。每月经费,报16.6 万元,何应钦只批了6.5 万元。叶挺又去找陈诚、顾祝同帮忙,结果增加到10 万元。
叶挺在广州通过第七战区司令官余汉谋等友人,又筹到了一批军械物资。叶挺的岳母刘德宜,也把自己的全部养老金捐献给新四军。这笔经费可以供全军将士发两个月的薪水。月底,叶挺到达香港。当他刚到住地,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就赶来采访他。斯诺询问了新四军的筹备情况,又问人们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汉口的空气怎样?听说日方提出了和平的条件?”叶挺答道:“这没有关系的,日本人以为已经把我们打得屈膝了,自然得意忘形地照着战胜国的惯例,提出胜利的条件来。我们不但不会屈膝,并且站得更硬更稳;不但站得更硬更稳,
并且冲上前去!最近不是在军事上取得了若干胜利吗?妥协是不能的……”斯诺问:“那么,是不是要开展更坚决更有全面性的抗战局面呢?”叶挺答道:“这是必然的。这个新局面的展开就在眼前!”
叶挺在回答记者提出的战争的发展形势时指出:为了对抗强敌,在军事上,我们要全线采取攻势。要运用运动战和游击战,用发动民众配合主力。就日本的军事、政治、财政、士气……合起来和我国对比,我们也是占优势的。总之,我们相信中国绝不会亡的。

1938 年4 月,新四军军部迁往皖南歙县岩寺镇。后又迁移至泾县云岭。
八省健儿集结停当。4 月20 日,一大帮国民党军队的将、校级“点验委员”来到岩寺,首席点验官是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罗卓英,原是叶挺的同学。因为游击队里有人还拿着大刀长予,罗卓英问:“拿着这样的武器,年龄有老有小,能打敌人?”叶挺说:这说明十分需要
武器装备,“这些战士,抗日的热情很高,只要有了武器,个个都是下山虎”。
建军后,叶挺仍坚持“四操三讲堂”制度,加强训练,以身作则,整顿军纪。在炎热的夏季,他带领部队爬山涉水,汗流如雨;在寒冷的冬季,他带领战士们破冰踏雪,驰骋山林。他深知,北伐战争期间,独立团所以能够无坚不摧,百战百胜,关键是部队经过严格的训练。他提出“苦练出精兵”,希望发扬铁军的好传统,把新四军建成一支铁的军队。“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这支军歌,表达了全军战士的豪气,也表达了叶挺的心愿。
叶挺反对“亡国论”、“速胜论”,拥护持久战。他提倡游击战,批判各种错误思想;同时又强调要加强参谋部,注意军事信息,要有现代的军事意识。他指挥军需处建立枪械修理所,修理枪械,后来,发展到能够制造铁雷、石雷和简单的枪械。请来了沈其震等高明的医务工作者,建立了“竹子医院”。他积极支持、贯彻党中央向东发展,深入敌后的方针,派出粟裕、陈毅等将领领导部队,插入苏北等地对敌作战,不断取得胜利。他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亲赴江北,整编第四支队,建立第五、第六支队。在江北津浦铁路两侧,迅速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新四军在长江和淮河两岸迅速发展壮大,引起了敌人的惊慌和反动派的嫉妒。国民党顽固派先后派来数万部队在云岭周围布防,限制新四军的发展。叶挺曾经数次提出抗议,国民党当局仍然装聋作哑。1940 年10 月,日军出动1 万余人进犯皖南。其中一路5000 余人,直扑新四军军部云岭。敌人行动迅速,气焰嚣张。新四军军部驻军只有数百人。叶挺一面命令现有部队沿途埋伏,一面派快马传令,调集中村、茂林的部队。他亲临前线指挥战斗。日军在进攻途中,先在三里店遭我军伏击,死伤惨重。又在铁螺桥遭我军夹攻,锐气大减,寸步难行。傍晚,我各路援军已到。日军夜宿小岭,四面遭受我军袭击,不得喘息之机,疲劳不堪。第二天,敌人在13 架飞机掩护之下,如丧家之犬,急急仓皇向泾县城逃窜。顽军五十二师畏敌逃跑,日军窜入泾县县城。叶挺指挥部队由南关攻入,日军又向南陵逃窜,溜进芜湖驻地。
此次战斗,叶挺几次遭险,毫无畏惧。有一次,敌机丢下炸弹,警卫员被炸伤,叶挺被埋上满身泥土,军帽也不知飞到何处,他挺起身来继续指挥战斗,充分显示了他那英勇顽强的大无畏精神。打退了日寇的进攻,军民联欢,庆祝胜利。农民热情慰劳新四军,并编出歌词来演唱:
云岭的水呀明如镜,
云岭的山呀高入云,
云岭的人民多欢乐,
唱支山歌,迎亲人。
叶挺军长摆下龙门阵,
鬼子兵吓得丢了魂,
军号一响杀声起呀,
好像东风呀扫残云。
吃菜要吃呀白菜心,
当兵要当呀新四军,
共产党是咱擎天柱,
抗敌救国呀有信心。

叶挺在皖南三年,是他一生中极为重要的时刻。他是一位将军,迫切希望为抗日救国献身疆场。叶挺1938 年6 月向中共中央长江局建议,在党的军分会之外,成立新四军委员会,以便协调关系,处理军政事务。6 月9 日,中共中央批复同意组建,项英、叶挺、陈毅、张云逸、周子昆、袁国平为委员,项英为主任,叶挺为副主任。
为了避免与国民党发生重大磨擦,1941 年1 月4 目,新四军军部及所属在皖南的部队9000 余人,移师北上。6 日行至泾县茂林地区,突然遭到预先埋伏好的国民党7 个师8 万余人的包围袭击,震惊世界的皖南事变就此发生了。在极端危险的形势下,叶挺主张迅速突围。他斩钉截铁地说:“我军已经陷入重重包围。只有杀出一条血路才得生存。我们这支队伍,是党和人民的革命武装,为了抗日,为了劳苦的人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献身革命事业的关键时刻到了。宁可战死,决不屈服。从我起,到每一个战斗员、指挥员、炊事员……战斗到一人、一枪、一弹,决不屈服。如果我叶挺临阵脱逃,任何一个士兵,都可以执行军法,就地枪决。”叶挺在生死关头发出的英勇豪迈的誓言,激励了全军将士。
在叶挺的指挥下,部队冲出濂长坑,进入石井坑,奉命据守待援。在敌我双方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新四军英勇拼杀,血战7 昼夜,终因弹尽粮绝,除2000 余人突围外,大部被俘、失踪、失散或牺牲。叶挺奉命谈判被扣,项英突围后遇害。
叶挺被国民党扣押以后,辗转泾县、宁国、江西上饶(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驻地),从此开始了五年零两个月的监狱生活。
在那漫长的岁月里,他虽然不是党员,与党失去了联系,仍然坚信共产主义理想。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顾祝同找他谈话,叶挺严正地指出:“当今的世道,是卖国有功,抗日有罪。你们袭击抗日的军队,反诬我军挑起。那么,我是新四军军长,一切由我负责,我的下级,是按我的指示行事,他们没有任何责任。请把全体被俘的新四军战士全部释放,要审判就审判我。”陈诚曾劝说叶挺:只要发表一个声明,就可重新安排职务。叶挺却不为所动。
由陈诚疏通,蒋介石曾经找叶挺谈过活。一见面,蒋介石什么发表声明之类的条件一概不谈,却巧妙而又阴险地劝说:“你这个人太老实,上了人家的当,还不觉悟。人家叫你回去你就回去,叫你打,你就打,等到利用你完了,还会杀了你!”蒋介石并允诺,只要听他的话,可以到第六战区去任职。叶挺毫不含糊地回答:“如果这样做,大家一定说我自私,怕负责任,怕受法律处置。我不能这样做。”
当一切劝说、利诱、威胁无效以后,蒋介石发出不祥的信号。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叶挺却义无反顾地写下了“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
但也深深地知道———
人的躯体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
得到永生!
钢刀押颈,仍不失英雄本色。周恩来称赞,这是用心血和生命写出的最壮丽的歌;这是叶挺的人生精华,是他思想的最高境界。1945年8 月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周恩来大声呼吁无条件释放政治犯。1946 年3 月4 日,叶挺出狱,第二天即向党中央发出如下电报:
毛泽东同志转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我已于昨日出狱。我决心实行我多年的愿望,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你们的领导之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贡献我的一切。我请求中央审查我的历史是否合格,并请答复。
叶挺
3 月5 日
电报发出的第三天,毛泽东以异乎寻常的速度,亲自修改电文,回了电报:
亲爱的叶挺同志:
5 日电悉,欣闻出狱,万众欢腾。你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进行了二十余年的奋斗,经历了种种严重的考验,全中国都已熟知你对民族与人民的无限忠诚。兹决定接受你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员,并向你致热烈的慰问与欢迎之忱。
中共中央
3 月7 日
4 月8 日,叶挺与夫人李秀文、爱女扬眉、幼子阿九,一同登机在回延安的途中,因气候恶劣,飞机于山西省兴县黑茶山失事。同机遇难的还有王若飞、邓发、秦邦宪、黄齐生、李超华等同志。
4 月15 日,中共中央为“四八”烈士举行追悼大会。《新华日报》发表了社论称颂叶挺:“第一次北伐时期的虎将,抗战时期的岳飞,他的毕生奋斗,足以使每个中国人民为之感动,每个中国军人为之感动,足以使反动派羞愧无地。”
在沉痛的悼念中,人们想起叶挺在铁窗里写出的那句诗:“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编辑:蒋玉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