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省南通市人民中路97号纺织大厦18楼
0513-81026787
0513-81026787
ntsxsjyjh@126.com
226001

苏中根据地建立后的工作

点击:时间:2019-01-03

苏中根据地建立后的工作

                           陈丕显
 
    苏中根据地建立还不久。我新四军大部于一九四〇年六月北渡,七月二十五日由江都大桥出发东进,三十日到达泰兴之黄桥,开始建立苏中根据地。到去年(一九四一年)底只有一年零四个月,到现在为止,已有一年半时间了。因此,我的报告只说到这时期(去年底为止)的一般情况与几项根据地的工作。
第一部分  苏中区一般情况
   (一)地区、人口、面积、地势
    1. 地区:(1)苏中区是敌占东台后划定的。辖境为东台、兴化县境以南,长江以北,运河以东至东海。(2)现有三个分区、一个特区,管辖东台、兴化、泰兴、靖江、泰县、如皋、南通、海门、启东九县,外加如西(旧如皋西南部份)及泰东(旧泰州、如皋、东台各一部)新划成的二县。(3)江都、高邮二县地区已划归六师与苏南区党委领导,本报告所述都不包括这一地区。(4)全区在顽韩统治时共有八十个区,一千四百八十五个乡,现划为九十四个区,一千三百八十八个乡。
    2. 人口:全苏中人口共八百一十七万人(民国二十年调查)。我统治区有五百一十万七千八百五十人,敌占区有二百七十万六千一百五十人,友军地区有三十五万六千人,现在我们没有工作而为敌伪顽友控制地区共有十一个区。
    3. 面积:从沿海东南到东北四百五十里,从正北刘庄到正南张黄港三百里,从正东栟茶到西江都大桥约三百五十里。
    4. 地势:主要是平原,很少树林,没有山坡,河道很多,有运河、运粮河、串场河等大河。兴化之刘庄及东台、海安以西主要是水网地带,如皋栟茶东南也是水网地带。
   (二)经济状况与人民生活
    1. 出产:(1)范公堤以西,如江都、高邮、兴化、东台、海安等地均产米,这个地区的粮食可以够吃,东台人有句话:“一年丰收,三年够吃”。(2)范公堤东南主要是麦子、玉蜀黍,也有一半米一半麦的地区。(3)苏中区并出产花生、西瓜、豆子等。此外还有棉花,过去好的年成可收五十万担,抗战初期受些影响,收三十到三十五万担,现在每年可收九十万担。盐,抗战前可产八十万担,抗战初受战争影响产四十万担,现在全年可产一百二十万担,每担价值二十元。猪也是大宗出口,每年出口达一百万头。黄花鱼,这是我们的特产,去年共产二十万担,每担二百斤计算,价二十五元。
    2. 商业:(1)以前小镇少,大镇多,很多市镇有电灯,商业繁荣,并相当集中。(2)自敌人不断扫荡后,中心地区之镇市商业已起剧变,市面萧条,农村商业随之向上,乡间有很多杂货铺,平时买少量东西不必到城里去。
    3. 工业:南通是工业区之一,工业相当发达。南通有大生纱厂、新申纱厂,工人大约有五万多,这都掌握在敌人手里。过去我们有丰利纱厂(是外来投资),扫荡后被破坏了,资本家颇受影响。手工业有手摇机等,但并不发达。
    土地比较集中,地主方面属于垦殖公司的很多,苏中区共有四十几个垦殖公司,其中大赉公司有十万亩田,八千股份,每股二千元,其它公司都是类似情形。此外有几千亩田的大地主也并不少,东台一个地主有一千八百亩田。靖江土地集中在地主手里的有百分之六十以上。
    4. 租佃类别及剥削关系:苏中区土地的租佃种类也很多,剥削关系也很复杂,主要的有两种租佃关系:物租与银租,至于劳役地租极少。物租又分两种:包租与分租。包租有包六斗、八斗、三石六、四石不等(后二种是每千步算的,合亩数四亩),平均每年每亩分租八斗到一石。分租有倒三七、倒四六、五五对分、四六分、三七分、六五三五分、二八分、一九分等数种。倒三七分则水车、肥料、种子均由地主供给,佃农仅出劳动力;一九分农民得九成,地主得一成,是因为农民有地面权(地面权系因佃户交给地主之押租数,已与地价相差无几,或者该田系由佃农垦殖改造而成)。此外尚有跑租、预租、昇田、花利头、大利分收、额外、小租、押租等剥削方法。银租在泰东占百分之十,在启海占百分之九十,在整个苏中占三分之一。高利贷名目很多,有借贷、合会、当典、摇会等,利息最高的每月每元八分,最低的二分。此外五分、六分、三分、四分的不等。目前苏中农村借贷似有停顿现象,即出高利亦不易借到。我们所提出分半减息不易施行。
    5. 工人与工资
   (1)农村中的雇工与工资。雇工人数相当多,根据泰东县的三个区计十五个乡的调查,有雇工七百零九人(长工),平均每乡有四十七人。其工资:长工:男工工资最高的每年五十三元三角,最低的二十三元三角,普通三十元;女工工资最高的每年二十二元,最低的十二元,普通十五元;童工工资最高的每年十二元,普通五元。短工工资最高的每天五角,最低的二角,普通三、四角。
   (2)市镇工人与工资。去年夏收以前,特别东台未沦陷以前,我们的工作中心放在市镇职工上。因此,改善了工人的生活,做了一部份的工作,除黄桥、海安未计外,在东台大中集、安丰、富安、裕华、海安、洋口、角斜、丁所等十三个市镇的店员至少四千三百五十人平均增加工资一倍。
6. 现在人民的负担
(1)一个二百亩田的地主,在国民党统治时代的收入值六千六百元,负担一千一百三十元,占收入的百分之十七点一二;二百亩田的地主现在可收入一万二千一百五十元,负担救国公粮三百三十元,寒衣捐一百元,田赋二百元,共六百三十元,占收入的百分之五点一九。两相比较,在负担方面是比过去减轻百分之十一点九三。但如果加上一个二五减租及一些另外杂捐,其负担就比以前稍重。
    (2)在敌伪统治区的人民的负担。那些敌伪统治区人民太痛苦了,如南通每乡一个月要捐一万元,多者每保勒索一千元,山芋头每月也要捐到七次之多,每季小木机捐到二十元,大木机三十元,铁木机四十元,粪船每船捐十元,灰船捐五元,最厉害时每四十亩地一月中要捐三百元。农民中曾发生过用锄头打税收人员,来反抗敌伪的苛捐杂税。掘港有一个三百亩田的地主,经伪军三次勒索,二个月中即告破产。大中集每保要出五百元保甲费,三百担草,五副床板,十张凳子,五条棉被。敌人对于几个公司则强迫收买棉花,至少要其生产量的一半,并负担伪军经费,如裕华公司二万八千元。
(3)人民对我所给予的负担,一般的说,现在还并不重,农民间无什么意见,地主资本家对田赋公粮的征收也无意见,倒认为公粮田赋是合法的,需要的。但对慰劳捐、自卫捐却感到头痛,他们说:“新四军好,就是花样多。”有一个在国民党里做过事的告诉我们,把田赋和公粮增加些都无问题,但不要另外搞那些自卫捐、慰劳捐。所以我们议定今年取消自卫捐、慰劳捐,增加一些田赋,必要时再在田赋中增加一些军事费、教育费(仿照过去国民党的办法)。我们过去的花样多,但又搞不到钱,影响又不好,这就说明我们的政府还没有管理经验。
7. 物价高涨与人民生活程度:现在大米平均一百八十元一担,抗战前仅十三到十五元;粗布现在一元八角到二元二角一尺,抗战前是一角八到二角一尺。一般生活程度较抗战前增加十到十五倍。
8. 水灾:如皋、泰东、东台地区去年涨了一次大水,出现很严重的灾荒。夏季后开始有人没有饭吃,有靠吃草的,曾一度靠政府及富家救济。组织合作社,解决了一部分问题,还没有全解决。这是今年春天一件大事。
    9. 伪票出现:汪精卫的中央储备银行票已部分的流入我地区,我们还没有发行纸币,无法对抗,也还没有确定对策。
   (三)文化状况
    苏中区靠近都市及长江,因此,学校学生非常多,文化比较发达。1. 中学有四十四个(开学的),内高中十一个,初中三十三个。小学有一千六百二十二所。私塾很多,只如皋一县统计约有五百所。中学教员仅四分区和泰东有二百一十八人,小学教员四分区和泰东、泰兴有二千五百二十八人,中学生有七千九百一十九人,小学生有九万四千零八人(私塾生除外)。2. 泰东之栟茶就有一千以上的中学生,该镇上有一所中学,曾办了十几期,一个小学校,有三百个学生。其它地区如启东、如皋、海门、南通、泰兴、靖江等地像这样的中、小知识分子及学生也是不少的。
   (四)国民党活动及对我态度
    国民党活动及对我态度问题,在苏中区还是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先讲:
    1. 国民党的组织状况与活动
(1)组织状况:第一、苏北国民党因南京、上海、徐州失守后而混乱逃跑的组织现在已经恢复。复兴社由韩德勤直接领导,势力大大发展,CC系则对复兴社采取守势,这两派斗争(特别是特务斗争)甚为激烈。第二、沦陷地区国民党在各县都还有其公开、半公开、秘密的县党部,复兴社与CC都建立有不同的外围组织,进行秘密活动,其总的机关在上海。第三、我军到达后,国民党坏的跑了,好的与我接头,胆小的躲避不出来。
(2)活动情形:在军事上,第一、去年五、六月,国民党军队成批依附敌伪,保存实力,打击我们。如杨仲华、田铁夫等,都是与我们在战场上见过面的,使苏中地区伪军有空前的发展。第二、利用各方面关系建立武装,如三分区有了复兴社外围武装。第三、雇一些坏分子打入我部队,引诱我落后分子叛变投降伪军。第四、组织他们的自卫队、大刀会,来夺取我的地方武装。
在政治上:第一、委派县长,多数的县份均有他们的旧的或新委派的县长。第二、想各种办法与老区长建立关系,再设法与乡长建立关系,并发活动经费,目前主要以情报工作为中心。第三、争取教育界。这方面我们的工作做得很差,四十几个学校,只有七个学校有党的组织活动,他们比我们多至几倍以上的活动。第四、造谣破坏,如皖南事变时他们就乘机大造其谣“新四军番号取消了”,“不合法了,新四军消灭了。”征收公粮说是“变相敲诈”,二五减租说是“分田地、打倒资本家”。又一个时期他们造谣说:“冷欣过来了”,敌人扫荡以后说:“鬼子打得吃,伪军抢着吃,新四军骗着吃”。第五、组织大刀会,在东台、泰东地区进行一次四千多人的暴动。
在组织上:发展党员,办训练班。办法很巧妙,名义上是办私立学校。今天国民党的活动主要的是进行特务工作,破坏我们。但进步的国民党也有,四分区国民党有经过政府登记并发经费的,但我们对争取国民党工作是十分薄弱的。
2. 友军活动情形
顽军除了被我们消灭的以外,去年都变为伪军了。国民党地方实力派还有两个部队:一是李明扬,一是陈泰运,没有打过我们,我们打韩德勤时也严守中立,是非常标本的中间分子。我们几次向他们提出合作条件,他们回答:“抗战合作可以,政治合作不来”。李明扬现有五百人,陈泰运有两千五百人。另外有一个张星炳,群众称为小日本,到处抢掠,有二千人,对我态度极坏。他是高邮、兴化、江都、泰州的国民党专员,最近韩德勤在四分区又委了一个司令,不知详情。他们的活动地区都不大,李、陈、张共有三个区。
3.其它党派的活动情况
在三分区,国家青年党数量不多,一部分已投降敌人,一部分有抗战意识的则与我们有关系。社会民主党有个别党员已没有什么组织。托派过去在我们苏中活动很厉害,曾破获一案,现在在根据地有他的秘密活动。[2]
(五)敌伪情况
1. 敌伪的人数、据点及其组织系统
(1)敌人在苏中区的兵力是十二混合旅团的一个联队,称南浦部队,经常在各据点的敌人有二千一百三十人(江都不算)。伪军有三万三千三百八十人。敌人据点有五十四个,伪军据点有一百零五个(敌人据点同时也驻有伪军)。
(2)伪军的系统有三:李长江有四个师、二个旅、一个独立团;杨仲华过去有八个师,现在改编四个师八个旅;汪精卫的兴亚建国军。
(3)伪军的种类:老伪军,这是几年前组织成的,比较正规的伪军;新伪军,是国民党派去的,现占伪军很大数量,与老伪军有矛盾;另还有地主派去的伪军,有些地主为保持他们生命财产安全,自己不出面,不公开投降,派几个人到伪军里去,这一部分流氓很多,全是想升官发财的人。苏中的伪军都是土著的伪军,比鬼子还讨厌,因为他们对人地比我们还熟悉。
    2. 一年来敌伪对我们的对策
在军事上:(1)敌人一年来辅助伪军发展有很大成绩。历次大扫荡,都是以敌军为主,伪军为辅;去年东台、海安失守以后,有过“八·一三”全苏中大扫荡。各分区二个月扫荡一次,下半年十天扫荡一次。(2)敌伪建立据点,控制市镇,现在的市镇差不多都在敌人手中。(3)敌人控制了全部大河流,修筑公路共十九条,还未修筑成的三条,把我们的区域割成小块,但这些河流,白天是敌人的,晚上则仍是我们的。
在政治上:主要是加强苏北伪化,例如南通、如皋的县长都由汪精卫派亲信汉奸来,杨仲华、李长江投敌后,更大肆宣传其苏北的和平运动,用“消灭苏北共产党,消灭苏北匪四军”这两个口号来欺骗人民,同时也组织了汪精卫的国民党、三民主义青年团和许多伪群众团体,也在提倡实行“三民主义”。
在经济上:是封锁、破坏和统制。封锁方面,如买灰布、电池很困难;破坏方面,如敌人进攻一个地方,就把市镇搞得一塌糊涂,把货物搬走,经过一次抢一次,总计损失在五千万元以上;统制方面,除敌伪已对我根据地需要的资源统制外,另用种种办法来控制我们根据地的资源,如棉花、盐等已被敌人统制在手中。
(六)帮会、社团、土匪活动概况
1. 帮会中主要是刀会,其名目繁多,如大刀会,龙华会等。其组织是全国性的,全国分六大支部,大支部下分总支部、分支部,下分东西南北堂。他们自称在苏北的会员有四十万人以上。支部中有宣传、组织、交际等科,其活动为扩大宣传“大劫将至”,用麻醉药错乱会员神经,愚弄人民。其背景为国民党。但其中也分派别,有的同情我们,反敌伪,有的被敌伪利用,破坏我们。
2.安青帮,各县都有其组织,但内部已起分化,大多数同敌伪勾结。如在敌人报上公开承认是伪政权下的组织,被敌人利用做特务工作。伪军方面也利用他们来统治部队,其中个别同情我们的也有。
3. 海匪基本上已肃清,根据地亦没有土匪,资产阶级最赞扬我们这一工作。
第二部分  一年来苏中形势的发展变化与我们在各个阶段的方针任务
(一)苏中形势一年来变化很大而又很快,开始的时候,在反韩斗争不断胜利之下,环境很好,现在大大不同了。一年来形势的变化,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各阶段不同的方针任务如下:
第一阶段:从东进到黄桥决战。苏北是地势重要、人口密集、财源富裕、较资本主义化的地区,因此开始就是敌顽力量与我必争之地。在没有东进以前,苏北之江都、大桥,不过是一个重要的游击战争支点,我们到了黄桥以后,顽韩的方针是要消灭我们在黄桥,至少迫我退回江南。那时我们的方针是:1. 迅速补充主力,准备在苏北决战;2. 建立县区政权,号召各阶层抗日;3. 实行二五减租(当时叫让租),发动基本群众;4. 大量培养干部,建立根据地工作。
    那时我们在黄桥地区只有少数的秘密党的组织基础与新四军的影响,但地区局面开始就比大桥时大几倍,可是我们地方各方面的力量不够,特别是地方工作干部少得可怜,就只好用办训练班的办法来解决。我们八月二十四日到黄桥,八月十五日入党的党员就参加党训班受训,十天半月就派出去工作。但又因为这时期工作是一切为了准备决战,所以这时期根据地工作许多方面还未开始。
    第二阶段:从黄桥决战胜利到讨逆战。黄桥决战胜利以后,顽韩主力在黄桥受到重大打击,新四军、八路军在苏北会合,使我们力量在苏北占了优势。这个时期是非常阔气,点电灯、坐汽船、摩托卡,大镇市及大块地区在我们手上。到了十月中旬,国民党三十万大军企图东进,客观环境非常紧张,此时刘少奇同志到了海安,苏中根据地各方面的工作才比较有组织地进行起来。这个时期我们具体方针是:1. 总的方面,继续团结友军及一切抗日力量,反对韩德勤,并派三旅东进四分区(即南通地区),以季方指挥为主体,打开通区局面。2. 建立上层政府,苏北行政委员会,以此号召与推动各地县区政权,促使四分区各县政权和平转变过来。3. 大量发展地方党和发动群众运动。4. 建立和发展地方武装。
第三阶段:从一九四一年二月讨逆战到“八·一三”敌人大扫荡。这时环境的特点:国民党鲁苏皖部队内部分裂。其副指挥李长江叛变投敌(其总指挥李明扬、税务总团长陈泰运还是友军,并未投敌),敌寇配合李长江投降而占领我东台、海安,并大举扫荡二、四分区。而我一师讨伐李长江,占领泰州,取得大胜,予李逆严重打击。
从泰州战役后,苏中形势就起了基本上的变化。这种变化正如当时刘少奇同志所指出:“过去顽固派集中力量对我进攻,使我不能集中力量抗敌,现在由三角斗争主要形势变为二角斗争形势了”。就是说,现在我们可以集中力量抗敌。
这时三角斗争形势变化了以后,表面上更简单了,但实际上斗争就比较复杂了。因为顽固派对我们的斗争方式转变了,从军事斗争转变到地下去,向我们进行政治上各方面斗争。但那时敌人扫荡二、四分区,东台、海安失陷以后,我们开始转入乡村,敌人以巩固其据点,停止向我扫荡,这使我们苏中地区有五个月比较稳定的环境。在这一时期,我们的工作方针是根据陈军长提出的:“一切为了开展群众工作,坚持游击战争,培养地方干部和地方武装。”但这时我们地方工作上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没有把握中心,力量不集中,平均分配干部,将干部力量分散,所以三、四月工作成绩并不大。但五月中开始有了极大的转变,用大刀阔斧工作方式,开展群众运动为中心,推动全盘工作。
第四阶段:“八·一三”扫荡到现在。去年“八·一三”扫荡苏中区,这是在盐城失守以后的一个星期,此后环境一天天变坏了。自“八·一三”后,敌伪据点大增,对我实行不断反复分区扫荡。因此,今天苏中地区基本上已全面游击化,仅有几个小块,如潘家钅敝        以南、李堡以北,三分区的如西和黄桥以南,四分区以吕四为中心及栟茶以南(四面均距敌人二十五到三十里)。这些地区也并不是完全稳定的,随时有被袭击扫荡的可能。这样的地方是我们今天较稳定的基本根据地,除此都是游击区了。
这一阶段的主要方针是争取不断反扫荡的胜利,坚持原地斗争,开展游击战争,大量发展地方武装,整理有组织的群众——农抗会,整理党的组织,转变一切过去的工作方式。
(二)苏中地区一年来坚持原地与敌人斗争的一些经验教训
1. 坚持原地与敌人斗争。主力要有力地打击敌人,并与地方配合争取胜利。比如三分区,敌人占领黄桥以后,群众情绪非常坏;泰州战役胜利打开以后,又经过泰兴至姚家岱战斗胜利,三分区群众的情绪大大的提高了,对工作的开展上有很大帮助。在这一方面,苏中地区的主力部队多次给敌人以有力的打击,而且地方武装与群众都能起密切的配合。这样坚持原地斗争就起很大作用。我们一个县委书记告诉我说:“主力打胜仗,对群众好似打吗啡针一样。”但如果只靠主力打仗,则群众情绪还是不能持久的,要使群众经常巩固高度的情绪,只有领导群众在主力胜利之下,自己起来斗争,群众自己斗争经过考验,才能将斗争情绪巩固下来。
2.要把反扫荡变为群众运动。在黄桥失守以后,在泰州战役以前,我三分区当着敌人扫荡时,主要的是靠主力部队反扫荡,而不是靠群众,群众也没有起来作积极的配合。在姚家岱战斗以后,三分区反扫荡就不同了,当每次敌人扫荡,主要的是靠地方武装、靠群众,主力为次。这并不是说主力力量小,主力还是一个大老虎,而是说明三分区去年全年斗争将群众力量发动了,特别是经过去年夏收运动以后,反扫荡的斗争变成了苏中广大群众的斗争,这时苏中反扫荡的群众运动的确是空前的。在减租减息将要完成的时候,提出了“巩固自己阵地、组织自卫队”的口号,特别是组织了十六万自卫队,到处放哨、破路、塞河,捉到真鬼子,侦察到许多汉奸。破路在开始时做得不好,以后群众告诉我们,将大路两边削小,这点老百姓很高兴,因为田地宽了,当时有一句话:“路路有沟,沟沟有桥,敌来拆桥,我来搭桥”。还组织了防空委员会,坚壁清野。
在二五减租与反扫荡群众运动比较热烈又进行得较彻底的地方,敌人扫荡时,损失比较少。但有些人估计错了,说“敌人既不南进,又不北进,哪里会向我们这里进?”认为做反扫荡的工作会妨碍减租减息,结果准备差的地方,群众损失就大。必须依靠群众,掌握武装,才能坚持原地斗争,就是要将反扫荡变为群众运动。这就是说,只有群众起来,坚持原地斗争才有可能。
    3. 党政必须依靠武装与掌握武装和敌人斗争。在这点上苏中地区过去有沉痛的教训,如泰兴县长看见武装害怕,结果武装垮了,自己也就跑掉了。又如如皋县政府在扫荡中不靠武装,结果在“八·一三”扫荡中停止了工作。所以在扫荡中,县区机关一定要抓住一支武装队伍,可以游击敌人,又可以保护机关,这样工作不会停止,政权的威信也可提高。特别是地方武装斗争要发动起来,必须有赖于党政方面负责,如党政能掌握地方武装,坚持该地向敌人的斗争就最有成绩。
4. 要坚持原地斗争必须向敌占区发展。当时在华中局的指示之下,争取革命的两面派,开辟同情区。向后面缩是没有办法的,在“八·一三”扫荡以后,我们开辟了三个地区的工作——通西、通海两个同情区,并积极恢复江都、高邮地区。当时有人提出用主要的力量向外面发展,用次要的力量坚持原地。我们没有接受这一方针,我们认为中心区还是要坚持原地斗争,不能把全部力量拿到敌后去发展,而是以一部分力量去开辟同情区,争取革命的两面派。
5. 进行伪军伪组织的工作,可以缓和敌人向我们的进攻。这一方面的工作,我们做得很差,但我可以用一个实际的例子来证明这个工作的重要性。靖江县政府地区有二十二个伪军据点,五个敌军据点,四条公路,一条河,被敌人分割成五个小块。他们一方面靠群众,一方面靠武装,此外还做好了伪军工作。伪军头子说:“你们县政府如果受了损失,问我好了。”鬼子要来打了,伪军总是事先通知。还有兴化伪军工作也做得好,所以兴化今天还能在水网地区坚持斗争。
6. 要紧紧把握各种组织工作,要系统化。我们苏中刚从夏季由二五减租运动发展自卫武装运动的时候,敌人扫荡就来了,没有时间给我们做巩固工作。我们只好把党的工作、群众工作、武装工作混在一道干。在敌人扫荡前,我们相当广泛地在政治上、组织上进行了动员,开乡保长宣誓大会,通过保护工作同志、保护公粮、不投降敌人的誓言,这有很大的作用。自卫队、游击小组、农抗会要靠住在一起,扫荡时以乡或保为单位,工作干部在一道坚持斗争,没有什么损失。但这只能是暂时的,扫荡后必须工作系统化,分工明朗化,由县到区乡止,党的工作、农抗工作、自卫队工作,分别干部负责,如果你负责自卫队工作就不能让自卫队工作搞垮,特别是扫荡以后,更要整理党与群众组织。我们的工作只有这样,才可不致全部垮台,甚至可以恢复一部分垮台了的工作,巩固已有组织的各种力量。
7. 干部问题对坚持斗争有最重要意义。一年来和敌人斗争,税收干部站在最前线,损失达一百二十人,被捕被杀达一百人以上,而地方党政工作干部被捕被杀者亦达一百人以上(两个县委书记,一个分县委书记被捕,一个工农科长被打死),被捕者最多。敌人对我们被捕人员采取怀柔引诱政策。在牺牲与被捕中,外来干部占极大多数,地方干部只占少数。这也证明地方干部容易坚持斗争,外来干部则困难较多。
8. 领导方式与工作方式必须彻底转变。(1)机关干部到下面去,最大决心地缩小机关目标,机关分成武装化、群众化两种。现在每个机关都跟随武装走,其它较笨重的机关,如宣传部印刷所、报社、调查研究室、训练班等机关,都分散在群众家里,依靠群众。(2)将大海作后方,我一师后方主要已设在海上,但在海面上的生活有很多困难,水、粮食、草等都需要从岸上搬上去。(3)在水网中设机关,如兴化及其他一些地方。(4)采取白天集合办公,晚上分散睡觉的方式,如靖江、泰兴县府等。
9.一年来不仅向敌人作了不断的斗争,同时还与党内作思想斗争。害怕环境困难、脱离工作、放弃武装、害怕领导武装斗争、太平观念、自己遭受无谓的牺牲与损失,所有这些都是我们苏中一年来和敌人斗争中党内不断发生的思想。由于我们不断向内部这些不良思想作斗争,才能团结一致,对付敌人,对工作起了大的作用。
第三部分  党的建设工作
    (一)苏中党的产生
    1. 新四军来到江都大桥后,东南局派了一些人,部队也派出做党与群众工作的干部,建立了苏北特委。
    2. 由淮海区、苏皖区党委派了三个党员来泰州、如皋工作(一个已叛逃),两个党员没有建立党的组织,后并入苏北特委。
    3. 从上海的江苏省委派了一些人到南通、海门地区进行工作,建立了江北特委,有党员八十余人,支部十几个。我们到黄桥时已有大部分党员都在自己岗位上进行工作,一小部分是在国民党及敌伪统治区域里工作,两个特委在姜堰战役时为了统一领导,组成了苏北区党委,直到去年夏季,才开始大量发展党员。
   (二)组织状况
    1.区党委现辖三个地委、一个特区工委、十二个县委,同时为了适应某些地区的特殊情况,还组织了直属县委的四个分县委。区委有一百二十二个,支部共一千零一个(党支部包括有公开、秘密两种),党员八千八百二十人(连江都、高邮共九千六百二十人),秘密县委四个,秘密地委一个。
2. 党员的分布。党员的最大数量在根据地,有一部在敌人据点和城市里,在陈泰运、李明扬地区也有几百个党员。
3. 干部的状况(党的干部的统计)
   (1)总的数量:县级干部一百一十三人,区级干部四百八十人,支委级干部二千五百三十八人,共有三千一百三十一人。
   (2)地方与外来干部:县级地方干部五十人,县级外来干部六十三人,县委书记是苏中籍的五人;区级(以四分区为例)地方干部七十八人,外来干部三十七人,共有一百一十五人。苏中共有地方干部二千六百八十四人,外来干部四百六十七人,地方干部占干部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五点一。二分区外来干部较多,三分区除如西、泰州有一部分外来干部外,泰兴、靖江全部是地方干部。
(三)整理组织
1. 整理组织的原因:苏中党发展路线基本上是在群众运动中发展的,如斗争中、集会中、干部训练班中执行了大量发展政策,但是敌人扫荡后组织混乱。因在大量发展后没有完全编好支部,就开始扫荡了,同时在发展中也有很严重的拉夫现象。如三亩田、[3]欠债者、亲戚朋友、忠实、说新四军好的人、说漂亮话的人、十七岁以下的小孩子都作了发展对象。有的地方也存在着关门主义的现象,如要农民提出要求后才发展,强调对象不够资格,年纪四五十岁了不发展,妇女不发展等。其中拉夫现象是主要缺点,关门主义次之。
2.整理组织后的情况。整理后党员减少两千到三千,其原因是纠正发展时的拉夫毛病,如原发展时没有立即编入组织;发展时改名换姓,找不到真人;敌伪扫荡时害怕逃走;很久不开会不工作。但也有洗刷过分的,如东台七百名党员洗刷二百九十四人,在秋收发展三百多,得不偿失。
(四)支部工作
1.支部工作具体情形了解很差,只有一般的了解,最好的能自动开会,领导自卫队及农抗会,分配党员工作。三分区劝告党员当新四军已不成大困难,每县都有几个较好的支部。中等的,区委有人去有工作,这是最大多数的现象。最坏的,找不到支部,找不到党员,这就是挂名支部和挂名党员。2. 支部一般的还没有能力管到政权,下层政权也没有改造。3. 支部工作最大障碍是区委不懂得领导支部,而代替了支部。
(五)党的宣传工作
    1. 报章与杂志:报章主要有三个,即区党委的《抗敌报》、三分区的《江潮报》、四分区的《东南晨报》,上述三报都能得到群众的爱好与拥护,其缺点主要是缺乏大众化,缺乏工作指导性,此外各县除如皋外都有一报。
    各地现有之报纸及杂志统计:
    区党委:《抗敌报》(三日刊),《中国与世界》(专载解放日报社论)
    二分区:《泰东半月刊》(党政干部)
    东台(台北县):《北星半月刊》(党内)、《东台快报》(不定期)
    泰东:《泰东人民》(三日刊)
    兴化:《大众新闻》(三日刊)
三分区:《江潮报》(三日刊)、《江潮丛刊》(解放日报社论)
如西:《如西快报》
    泰州:《红旗》(党内刊物)
    四分区:《东南晨报》(三日刊)、《江海大众》(通俗刊)、《红星》(党内干部刊)
    启海:《启海导报》(铅印日报)
    联抗:《联抗报》(五日刊)
    2. 训练班:区党委办过三期,每期一月左右,培养县区干部一百七十名,三、四地委也办过训练班二期。各县区办之训练班在去年下半年特别重视,因为环境转变,地委与区党委都停止办了,党训(班)集中在县委方面,时间至少三天,最多半月,大部分的支委经过训练,有的支部党员普遍受到一次训练。
    办训练班的缺点:缺乏准备,程度不齐,特别是对一般农民党员干部用培训知识分子的一套办法,效果非常小。最近区党委仍设法举办训练班,根据我们的环境,采取这样的办法:从每个县委抽调做过武装工作的、行政工作的、群众工作的、党的工作的和保卫工作的干部各一人,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如行政、党建、武装等。根据中央各种工作的指示和政策,各小组进行专门研究讨论,使每个人都懂得一套办法,使每县都有一套懂得根据地工作的人才,这种办法正在试用。
(六)党团工作
    党与政府的关系往往搞不好,形成党对政府的包办,曾经过行政委员会的党团讨论一次后有些改正。
    党团工作存在的缺点:1. 某些地区的党代替包办政府工作,对政府工作事事干涉。2. 某些党的干部不尊重政府立场,政府为了照顾各阶层的利益,我们同志就说他们代表地主利益,例如靖江县某某过去常常说人家是地主立场,有的共产党员不尊重政府的法令和制度。另一方面政府中的党员干部,也有些不尊重党的领导。3. 某些地区政府中,党的干部不能团结非党员干部。
    产生这些缺点的原因:1. 各地党团工作没有健全与建立起来,不懂得通过党团去起领导作用而采取包办。2. 党政中个别的干部党员立场不稳,发生了偏见,如政府中党员专门反映资产阶级的意见,如党委会中党员多反映群众的意见。3. 一般的做党的工作的同志,对政策和策略的了解比政府的同志要好些,但政府工作中同志一般的社会经验较丰富,真正在群众中有威信的还是政府工作同志,他们等于党在群众中的代表,我们应认识政府中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是党的威信,因此必须提高这些人的党性及在党内的威信,但实际上这些人在党内的威信总比较差,这一点今后必须注意,不然就是党的损失,并使双方关系搞不好。
为了建立正常关系,我们确定了四条原则:1. 党应通过政府党团及政权工作同志,实现对政权工作的领导,这种领导是政治上、政策上的领导而非事事干涉,更非站在政府外面或上面命令与代替包办政府工作,必须尊重政府的抗日民主性质及其工作的独立性,提高政府及其负责人的威信与权力,保证政府法令与制度之执行。2. 政府应坚决接受党的领导,严格反对强调政府工作独立性,不接受党的领导。3. 政府党团受同级党委领导,向同级党委负责,政府工作受上级政府领导,向上级政府负责;党团对党委的决定,如无意见,应坚决执行,如有意见,可向同级党委请求考虑,如仍被否决,则应执行党委决定,同时可向上级申诉。4. 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应尊重政府、政府负责人(无论其为党员非党员)及政府法令,全体党员都有责任做执行政令的模范,党员故意违反政令者,应受党与政府的双重处分。
(七)区党委的组织状况
 过去成立区党委时的负责人很多,比如陈军长及现在江南的吴仲超、陈光等都是,现在委员也很多,但都兼有重要工作,实际上我们对内是用秘书处,对外是宣传部,组织部还没有健全,有些部门的工作因人少只好兼职,如我们的调查研究室就是保安处长兼的。区党委本身的组织很不健全,因此委员会、常委会也无法经常召开,有时只有开各部门同志大家来的一揽子会议,去年一年召开区党委的扩大会有四次之多,当然这也就表现出区党委还不能强有力的领导起来。
第四部分  群众工作
    第一时期:大刀阔斧深刻动员,有理地开展减租斗争
在苏中地区,开始时大家都不懂得做根据地的群众工作,新四军在江都大桥发动实行减租减息,组织数千群众,领导群众进行了二五减租减息,增加工资,造成了这一地区数万群众运动,组织群众有九万多人。但在黄桥决战胜利后,苏中局面大大地打开了,当时地方党的力量又薄弱,因将工作中心放在市镇工人方面,所以当时城市工作有相当成绩,主观上一般的也忽略了广大农村的群众工作,这时期农村中的群众工作的成绩甚差,基础还未打好。东台、海安等城市失陷以后,工作转入乡村,但在一个相当时期内,没有发动群众。以后在学习盐阜区的大刀阔斧发动群众工作的经验,以及胡服同志的来信,我们对群众工作才引起了极深的注意。但还是没有好的办法,直到饶漱石同志亲自来苏中区指导我们。从去年夏季起,苏中群众工作得到了以下的成绩:
    卷入夏收运动浪潮的群众共计八十万人,参加农抗会组织的群众六十余万(内有十三万农抗会会员在夏收减租运动时建立起来的)。
    夏季减租十万户(农民所得八万九千石)。
    农民运动发展时,盐民、渔民、学生、小学教师及民间艺术工作者亦随之一起发动起来了。
    秋季减租,从地区看更普遍了,但参加减租的农民人数不比夏季多。
苏中区有组织群众经过去年“八·一三”扫荡,农抗会垮台二十万,后来经过整理和一部分新的发展,现有(一九四一年十一月止)农抗会员共计五十二万二千八百六十人,有五个县成立县农抗。
    现在我们报告一下我们领导群众斗争的策略问题。去年夏季后,苏中群众运动开始,不仅是学着大刀阔斧工作方式,而且将过去“军办”、“官办”、“党办”之民运队、工作队、服务团的方式取消,而以完全群众自己组织面目建立上下级农抗会,来号召与组织,这是一个重要的经验。
    各阶层对减租减息的反映:
    地主:1. 一般地主都不愿减租,只有少数抱着同情的态度,后来经过我们各种的解释说服才逐渐让步。2. 大多数随风转态度,视别的地方怎样做我也怎样做。3. 坚决公开反对态度,这是极少数人,从政治上造谣破坏,甚至有始终是软硬抗拒的。
    一般说,大地主对减租无所谓,因他收获大,减租不妨碍他的极大利益,主要是中小地主不满意的多,因为减租对他损失比大地主更大。富农也是农村中的剥削者,主要是高利贷者,并对雇工进行剥削,所以他虽然没有直接采取反对态度,但往往间接的加以阻碍,因为雇工要增加工资,因此容易站在地主方面。
    中农的土地主要是自己的,也有一部分是耕种地主的土地——佃农。完全自耕的中农,对于减租起初不很关心,采取隔山观火的态度,经过争取后没有问题,一般全站在减租方面,有佃田的中农对减租更是积极。贫农的土地绝大多数是地主的,虽然在初期对二五减租大部分表示怀疑害怕,但经过解释后终于成为最积极的支持者,是实行减租的基本动力。
    领导群众运动斗争,是根据有理、有利、有节的三大原则,掌握好整个运动的过程,开始是向广大的农民进行各方面的政治动员,准备农民斗争力量。在这时期进行了多方面的工作。
    对地主方面:我们做了相当的工作,尽量争取有理,许多地区开过参政会,并普遍地召集士绅乡保长会议,说明减租道理,使得地主拖不下来,无话可说,并争取一批开明士绅地主去推动其他地主,扩大这个实行减租的政治运动,这一工作愈做得好,愈有利于我们。
    在党内:也要讲清道理,也是在争取有理的原则上去进行工作,因有许多干部开始对于二五减租这个斗争弄不清楚,还有的以为不分田是阶级调和,只算是经济性质的斗争。同时党内小资产阶级成份多,思想意识上存在有不正确的地方。因此,党内首先教育干部党员,懂得这个发动基本群众的道理,一般的各级在夏收之初就召集干部,开几天会议,讨论怎样进行减租,并说清楚二五减租是怎样的减法等问题。
在群众方面:对于农民应进行大的发动工作。首先告诉他们减租是有道理的,要告诉他们二五减租是合法的,新四军不会走,会帮助他们等等,克服他们的怀疑心理,应从各方面通过减租,大大地组织群众。我们在一个短时期内,群众还没有大的发动,可是我们随时就改变了办法,推动这个群众运动热潮。这个办法是什么呢,那就是饶漱石同志告诉我们的好办法:到各乡村去打锣打鼓,把群众惊动,到处召开会议,于是群众运动就大大的发动起来了。这第一个时期中争取有理工作做了许多,同时造成群众运动的广泛热潮。
    第二时期:正确地运用组织力量有利有节地开展减租斗争
    在第一个时期,农民热烈地起来了,斗争力量基本上准备好了,但是我们又发生了不懂得用群众组织的力量去进行减租,以为农抗会组织起来就可以减租了,后来我们就提出迅速发动实现减租斗争。这时是争取有利的原则,采取速战速决,迅速结束这个斗争。这个斗争手段是合法的,而地主很古怪,比我们更会做合法斗争,向政府控告说:“农抗会不守法,提无理要求”。
    农民发动起来后,一般的减租是能够得到胜利的,但是地主对付农民斗争的花样也极多,采取敷衍的办法,拖延时间。我们为了迅速争取农民胜利,当时采取了以下对策:1. 要抓住中心,打下大的据点。这就是农民斗争,先把大地主打下来。所谓把大地主打下来,是使大地主先答应了农民的要求,就可推动其他中小地主。2. 实行集体交租,同日交租。这样实行推动就快。比如一个大地主有好多的佃户同日交租,以农民的集休力量,地主就无法不实现农民的要求。3. 争取自耕农,一定会使斗争取得更大的胜利。这对于整个斗争有极大的意义,而且我们要告诉他们,今天你帮助佃农减租,我们会帮你减息。4. 争取地主家里的一个人,有其很大的作用,特别是不要与当家老太婆对立,只要争取了地主家里的一人后,对减租的作用和影响都会很大。5. 扩大胜利,宣传胜利。如某个地主愿意减了租,某些农民已得到了减租的利益,我们就可抓住这个事实,到处宣传,扩大胜利,扩大斗争阵线。6. 减租与换约一定要联在一起,约中应有政府农抗会及中人签名,这样使农民觉得换约及减租有了保障,对地主虽然已减了租,但以后也有了换约的保障。7. 打击最坏的分子,争取减租的开展,只要处理适当,是很必要的。例如将东台打死两个农抗会员的地主公审枪决后,东台减租运动就很快开展了。
    在以上几个对策之下,减租普遍地实行了。这一次产生了一个特点:整个斗争过程中,以农民自己的力量为主,不是以政府的力量发号施令来代替包办。但在初期也产生过两个主要的错误,都是过右表现:1. 我们组织农抗会后不去减租,天天组织调解委员会,没有发动群众斗争,以为减租不要斗争,调解就可了事。2. 有的以为只要待政府法令出来,就可以实行减租。将这些主要错误克服后,就可用群众自己的力量组织斗争。
    各个地方在斗争中有许多过左的表现:
    1. 在群众要求方面:(1)取消过去押金。实际上取消过去押金就要加租,广大农民不愿意反而地主愿意,并且当时交押金时的币值与现在币值不同,仍然是农民吃亏的事。(2)提出二八、四六减租。(3)取消二老板,二老板虽然是剥削者,但今天还没有到取消一切剥削制度的时候,将二老板取消只会加多农民的敌人,这是不必要的。(4)许多地方不管鳏寡孤独一律照二五减租。(5)采取一律斗争的办法,不分中小地主,不分愿意不愿意的,都用强烈的斗争方式。(6)组织调解委员会后,农民有时对调解委员会的调解不服,对政府的调解也不服。以上是群众发动起来后,少数群众过左的要求,盐民在增加工资方面同样也有高的要求,有许多干部也跟着这些过左的要求跑。
    2. 在斗争方式方面:许多地方,凡是斗争起来,农民大家挤到地主家里,不分黑白一律采用斗争方式。连有的乡长帮助减租而农民也要说他是投机分子。有的士绅同情减租,结果也把他斗一下。还有谩骂地主的,侮辱地主的,有的把地主捉来游街,使地主不满。此外如在农民集合场所悬挂红旗、斧头、镰刀,唱国际歌等。
    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倾向?(1)主要是由于我们的同志缺乏斗争经验,不能灵活运用斗争策略,以致把发动斗争的方式拿到结束斗争时应用(如发动时打锣打鼓,但到结束斗争时也用同样的一套),或把局面稳定时的策略用到多变的游击环境里去。(2)群众运动起来时是容易左的,我们的干部也常常表现把握不住的现象。当然苏中党还很年轻,不易掌握群众运动,容易跟着运动摇摆,结果使斗争不能注意有节,那些要求上和方式上的过左,引起了地主资产阶级很多反感情绪。直到敌人扫荡后,由于他们在扫荡中被敌抢去的东西比减租所减去的损失更大,甚至多两倍,才把所受的气忘记了。后来在反扫荡后我们派农会会长到地主家里慰问他,使他们大大感动,有的感动到流泪,对我们的态度就大为转变了。
    第三时期:从减租斗争转变到武装斗争
七月中旬,敌对苏北扫荡开始。因为环境的变动,各地都需进行激烈的反扫荡斗争。但当时减租还没有全部完成,因此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动,从减租斗争,也就是从经济斗争转变到武装斗争,提出以保卫家乡、反对敌伪扫荡的口号,号召以组织自卫队为中心,普遍开展人民自卫运动。减租是农民对地主的斗争,而自卫运动则是统一战线的运动,这对于团结地主资产阶级有很大的影响。当时我们个别地区也有对环境估计不足,一方面以为扫荡形势还不会到来,另一方面因减租还没有完成,以为把扫荡告诉群众会影响减租和农抗工作的进行。这些个别地区由于对反扫荡准备差,工作上损失也便大些。
    第四时期:巩固组织,继续进行秋收斗争
    自“八·一三”敌人扫荡后,农民组织上很混乱,因此,这一时期主要是巩固组织,以整理农抗组织为中心,同时准备秋收斗争,抓紧和进行第二次的群众斗争。这时期的工作除整理农抗组织外,农抗会也有些发展。至于秋季减租群众工作,我们也曾继续进行,不过有下列几个特点:(1)把过去法令上与群众要求上的过左部分,在政府减租法律上加以修正,斗争方式也跟着转变,完全采取和平谈判的方式去实现减租。因此秋季减租工作普遍的比夏收时在政策上策略上改进了一步。(2)减租地区也比夏收更广,但参加减租的户数比夏季减少了。(3)将银租改成粮租。[4]这个政策在秋收中起了很大作用,虽然农民有些不满,但经过正确解释后,没有什么坏的反映,地主方面一般对此非常满意,觉得政府能照顾到各阶层的利益。
苏中区群众运动的斗争策略基本原则一般地把握住了,但是各地具体领导群众斗争的策略同上级的要求比较起来还差得很远。因为苏中党还很年轻,缺乏斗争经验,因此在实际运用中,发生了许多过左过右的倾向。但苏中群众运动总的方面是合乎规律性的。
第五部分  武装工作
    第一阶段:从前年十月到去年一、二月。这时期是苏中区根据地建立地方武装的开始,当时计划发展地方武装八千人,由于地方党政的努力与部队的配合,一月当中得到如下发展:泰兴发展了八百人,如皋发展了七百人,靖江发展了七百六十人,泰州发展了五百人,东台发展了五百人。
    这时发展路线基本上不正确,例如:1. 地主富农路线。有些地主富农,为了要武装保其生命财产,要求组织武装,因此亦予许可并帮助地主富农去组织。2. 土匪路线。3. 流氓地痞路线,乱下委任。4. 群众与政府路线。这一路线是对的,可是当时群众没有发动起来,群众工作基础还未建立起来,政府的力量也很薄弱,结果就用强迫命令的办法。因此,那时的武装虽然从数量上发展了,但质量上非常差。其主要原因,是对武装政策了解不够。这时正当我军因曹甸战斗受挫回来,主力需要补充。因此这时期发展的大半数编入主力了,编入后这一时期地方武装发展也停止了。
第二阶段:去年的三月至五月时期。去年三月东台失陷后,我们对地方武装在政策中纠正了。主力师派了三个团编到各县警卫团中去,这就是主力地方化时期。开始纠正了不正确的地方武装的发展路线,整理了各县警卫团,并且求得了发展。这个时期是地方武装发展最高度的时候,三分区发展六千人,二分区发展一千五百人,四分区发展一千人。
这一时期的缺点是:1. 地方武装发展路线基本上正确,但是乱编地方武装现象还没有根绝。2. 地方不兼军分区,地方武装统归分区指挥,因此,某些地方党就有些不管的现象。
    第三阶段:六月到“八·一三”扫荡前。六月将尽时,苏中区开展了广大的群众自卫武装运动,各地自卫武装有了很大的发展,不脱离生产的武装有十六万,脱离生产的自卫队发展近一万人,这是苏中空前的群众自卫武装运动。
    第四阶段:从去年“八·一三”扫荡到现在。这个时期就是主力地方化与建立新的地方兵团时期。具体说,苏中区自前年到去年五月以前,几个阶段所建立起来的各县警卫团,除南通、如皋及泰东外,有靖泰、如泰、江都、兴化、东台等县警卫团先后编入主力一师。据师部的统计,由地方兵团编去的共有四千人。屡次编入主力时,一般方式太坏,如欺骗的办法,不经过动员等。创造新的地方兵团主要是从去年夏季后,各分区自卫队先编入区,再编入县,做到逐渐向地方军发展。
地方武装现有数量:从行政委员会警卫团、保安处武装到区乡脱离生产的武装九千六百六十四人。一、三、四分区都有一个分区独立团,行政委员会的独立团也将改为第二分区独立团,各县现都有一个游击营,每营约二百人。
现地方武装共有步枪四千三百二十支,机枪约数十挺,大半数还没有枪。主力部队也没有多余的枪了,一年来主力发给地方武装的枪约有二千支上下。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枪支问题。我们那里可帮助其他地方一些钱,希望有枪的地方也给我们一些帮助。
地方武装一般的活动情形:一年来地方武装都很积极,都打过很多仗,最多的是三分区,曾经大小战斗四百次以上,缴枪五百余支,俘虏敌伪三百七十四人,伤敌四十二名。四分区地方武装也与敌人打过数十次仗了,现在分区地方武装较差,有被敌人全部缴械的,如某中队被敌人包围一枪不发即缴械了(有四五十支枪)。各地常有逃跑叛变的事发生。现在苏中地方武装,自各县警卫团编入主力后,一般不十分坚强。
地方武装发展的数量,除补充主力外,尚应有一万五千人,但因逃跑和叛变的很多,已不足此数。逃跑和叛变的原因,除成份有问题外,领导上也有问题。地方党对地方武装的领导重视不够,如二分区批评了一下,以后开小差的就少了,同时军区军分区工作也还没有很好地建立。
一年来的地方武装说明了如不采取正确的路线,就不能发展(无论是主力地方化或地方武装主力化,或从群众运动中发展到武装都是正确的道路)。现在的问题在:1. 地方武装还没有什么政治工作制度,有的也不严格管理,很松懈,所以今天对地方武装的政治教育异常重要,政治工作制度也要建立起来。2. 关于地方武装的领导,只要党政关心,就可加强起来。关于干部问题,我们的要求是各县区将对部队有经验的干部调几个进去,乡保里主要是土生土长的干部,当然县区方面也是本地干部更好。3. 地方武装供给制度也要建立起来,如公粮吃得最乱,说明没有执行制度。(完)
                                            

编辑:蒋玉武


[1] 本文是苏中区党委副书记陈丕显1942年2月7日在华中局扩大会议上的汇报,标题为编者所加。
[2] 以后查清,系党的外围组织“武抗”,因关系未接上造成误会,并非托派组织。
[3] 三亩田,指贫民。
[4] 银租改粮租,即农民原来向地主缴纳的现金改成用粮食交租,因为纸币贬值,所以地主满意,农民不满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