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人民中路97号纺织大厦18楼
0513-81026787
0513-81026787
ntsxsjyjh@126.com
226001
抗日名镇
抗战名镇掘 港
点击:时间:2019-01-03
抗战名镇---掘 港
掘港镇为如东县政府所在地,总面积26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95万亩。现有街道办事处3个,行政村31个,社区居委会17个,村民小组1063个,总户数7.56万户,户籍人口20.7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45万人。
掘港在远古时为江口之外的浅海。其成陆于春秋,初建于唐,发展于宋,繁荣于明清,绵延至今,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西周年间,渐成沙洲,史称“扶海洲”。春秋时期,始有先民居住。汉代,属海陵县,广增盐丁,“东煮海水为盐”。 东晋义熙七年(公元411年),历史上开始设立如皋县,它曾包括今天的如东县及海安县的部分地区。
据现存明、清时期的《如皋县志》记载:东晋太元七年(382年),扶海洲与大陆涨接,东晋义熙七年(411年),分广陵置海陵郡,下属建陵、临江、如皋、宁海、蒲涛五县。掘港属如皋县。隋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如皋县并入宁海县,隶属于扬州总管府(公元605年改为江都郡)。唐代,掘港为煮盐场亭,属淮南道广陵郡。唐朝开成年间设掘港亭。开成三年(838年),日本僧人圆仁所著《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载:“知路之船引前而赴掘港庭。”“从东梁丰村去十八里,有延海村。村里有寺,名国清寺。”“掘港”地名始见于历史记载。北宋建隆元年(960年),改掘港亭为如皋县掘港场,隶属于淮南东路泰州军。元代,隶属于扬州路泰州府如皋县。明代,明洪武元年(1368年),置两淮盐运使司通州分司,辖掘港场,次年设掘港营及掘港巡检司。到清顺治四年(1647年),掘港场增设主簿(分县)衙署。明、清时期,掘港成为盐、棉、米、茧“四白”集散中心,一度有“小扬州”之美誉。1911年,掘港光复,1913年设市。1934年,江苏省行政第七区(后改为第四区)专员公署设于南通城,下辖南通、如皋、海门、启东、崇明5县。1938年3月,日本侵略军侵占南通城,建立伪政权,江苏省南通专员公署先后迁至马塘、掘港。1940年,新四军东进,如皋县分设为如西县和如皋县(1945年易名为如东县),掘港属如皋(东)县,1948年掘港解放,1949年成立镇政府,1951年,掘港镇成为县政府驻地。
在那个烽火映天、硝烟漫地的岁月,新四军运用共产党的“三大法宝”,凭借“苏北巨镇”、海防要塞的掘港镇这块宝地,建成统战抗日重镇、创建水兵名港、推进党建基地。将可攻可守“桥头堡”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辉映千秋!
掘港,新四军统战抗日重镇
1938年4月开始,如东多地纷纷遭受侵华日军铁蹄践踏,民无宁日,而驻如国民政府军队却消极抗日,积极磨擦,破坏联合抗日。1940年10月,如皋县一分为二。10月下旬,在陈毅同志委托下,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国民党江苏省战地党政委员会指导员季方来到掘港镇,协调国共两党军队的关系,联合抗日,并在掘港镇召开通、如、海、启党政军联席会议,稍后成立苏四区抗日游击指挥部,季方任指挥,对嗣后新四军开辟这里的根据地和创建海防团等推波助澜。
10月下旬,新四军苏北指挥部陈毅司令亲自命令一师三纵队陶勇司令员、政委刘先胜等率部从海安出发,挥师东进通、如、海、启地区。11月3日,三纵先头部队来到掘港镇。陶勇等陪同陈司令随先头队莅临。陈毅沿途看到欢迎新四军的热烈情景,听了关于掘港的历史介绍,读懂了这个座古港,感慨地说:“掘港这地方很重要,是苏北的钥匙,控制住它,对我军建立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印证了古志对古掘港的褒奖:“远为扬州等处之藩篱,近为如皋等地之门户”,而在抗战中,掘港镇成名副其实的“桥头堡”。陈司令亲临掘港后,宣传我党我军抗日民主主张,组织发动抗日工作和建立地方武装组织,还约见各界人士研讨团结抗日等问题,主持达成“推行抗战法令,进行民主改革”的协议。陶司令在掘港束公馆三纵指挥部接待各界人士来访,其中有中共老党员、参与联系驻马塘的如皋县国民政府县长薛承宗并做统战工作的叶胥朝,社会进步人士窦止敬、丁根澄、钱石安等,陶常说:“我们军队与人民,象鱼和水的关系。我们多交一个朋友,抗日就多一份力量。”还隔三岔五拜访驻掘港的苏四区抗日游击指挥部季方指挥。尤其对国民党政府军某团副团长朱坚的拯救、重用的事更反映出陶勇运用统战法宝可谓得心应手。朱坚,河南人,本名叫朱树兰,在伏牛山麓度过辛酸的童年,在讨饭路上投军谋生。朱为人诚实,头脑好使,具有一般穷人的气质和爱国的情怀,曾率部驻守掘港,与当地姑娘郑秀相识、相恋并相守(后郑秀随军,改为郑启民)。郑启民回掘探望父母期间,与三纵队首长有所接触,增强了对新四军的认识,回去后再三说服老朱迷途知返。不久,朱设法来到掘港,壮着胆子拜访陶勇。陶已知朱的身世和想法,一见到他,便热情地说:“老朱,回来啦,好呀!参加抗日救国!”两人简单交谈后,陶进一步知道朱的思想动态,后设法进行了内部审查。不久,朱毅然带着郑启民脱离旧部队。11月,朱正式入伍,并愉快地接受陶司令交办协助征集兵员的工作,出色地完成任务。11月18日,由三纵张震东参谋长亲自为这些热血知识青年点名入伍,并宣布朱坚为团长,成立新四军三纵队特务团(后改独立团)。会后,陶约朱谈话,深情地说:“你我都一样,都是苦出身呢。苦出身的人,就是应该为群众干革命……要好好干哪!”朱点头承诺,热泪盈眶。
12月26日,国民党鲁苏皖游击总指挥部第六纵队司令,身兼苏四区游击指挥部副指挥的徐承德,奉江苏省国民政府代主席韩德勤秘令,竟趁新四军三纵队陶司令率主力三团赴海安参加曹甸役之机,而纠合省保安一旅、保安三旅及南通实业警卫团、工人总队等地方武装,出动兵力5000 余人包围并企图捣毁驻掘港镇的三纵队司令部、苏四区游击指挥部、中共如皋中心县委机关,摧垮抗日民主政权。27日黎明,发起攻击。三纵队留守掘港的第五团、第六团只有2000多人,且武器配备较差,另有1个没有形成战斗力独立团。张震东以及茅珵、彭德清、韩念龙等根据情报,连夜周密部署,果敢迎敌,为保存革命力量,决定将行政机关和后勤人员从掘港北面向苴镇迅速转移。早饭后,国民党军队在轻重机枪掩护下,向丁家棚儿一带射击前窜。新四军五团指战员依仗范公堤英勇反击,以密集火力和大批手榴弹阻击逼近堤岸的顽军,被我军击退顽军两次进攻,顽强地坚守三天三夜。顽军改变战术,绕道向镇里突攻。守卫一线的六团(原为崇启海常备旅)在茅珵指挥下,依靠范公堤坚守。但是,毕竟战线过长,兵力不足。而徐贼曾驻掘港,熟悉地形,以数倍兵力猛烈攻击下,终于被占领佘家埠子,且切断新四军去苴镇通道,尚有五、六十人向苴镇转移未能走脱,被顽军俘获。顽军企图进入镇里,继续从佘家埠子向天后宫方向攻击。在这危急时刻,张参谋长手提战刀,挽起袖子,率领战士,亲自出击。许多敌人立马倒在刺刀之下。六团一营一连指导员钱青萍和4名战士亮出刺刀,撩倒一个个敌军,为保卫掘港而牺牲;六团二营1名战土站在范公堤上端着机枪横扫,使10多人应声毙命,勇士为国捐躯。二营一连在副营长张效骞带领下由外合击,顽军终于溃败,收复佘家埠子,并乘胜追击,救回被俘人员。12月29日,陶勇回师,长途奔袭。徐闻讯,狼狈不堪地带残部南逃,投靠日伪而去。
1943 年7月下旬,新四军短枪队获悉南通一个伪“清乡”大员将乘坐运输船到掘港视察“清乡”情况,便在掘港与马塘之间的串场河南岸设伏。当运输船航行过来时,短枪队出其不意,一阵猛烈枪击后跳上船去,放火烧着运输船。这个汉奸在混乱中跳上岸,逃进掘港,再也不敢抛头露面。短枪队员化装成农民、小贩,进入掘港。在检问所旁,短枪队员与日军遭遇,当机立断,迅速毙、伤日伪军各1名,缴获“三八”式步枪5支,转身夺取伪军的自行车,安全撤出掘港。
掘港,新四军创建水兵名港
新四军东进通如海启后,发现这里情况较为复杂。由于南通、如皋相继沦陷,国民党机关和军队先后撤到掘港一带,致使掘港一带的情况更为复杂。保安一旅驻马塘,五旅一部驻掘港东南,国民党苏北游击六纵队徐承德一部盘踞在骑岸镇一线。此外,掘港还驻有几个保安旅及工人总队、税警团的一些留守处、联络处,成为开辟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主要障碍。南黄海上海匪横行,沿海的有十二支海匪帮派,各打着旗号,各独霸一方,趁日军侵犯,与日汪、国民党顽固派靠拢或勾结,常在如东近海游荡,对付新四军和渔盐民地方武装,还向渔船放旗收钱,发国难财。对付海匪为非作歹,我们陆军大多是“旱鸭子”,在这汪洋大海上寸步难行,迟早要不期而遇,造成新四军改变“背海作战”被动局面的一种障碍,因此,创建海防部队已成为制止南黄海海匪横行霸道的需要。
陶勇在指挥部会议室仔细观看军用地图,认为在这里执行中共中央“五四指示”和陈毅首长的谈话精神,要立足掘港做好海上的文章。当时的掘港镇虽已地处内陆,距离海滨并不远,而东边、北侧海滨的大豫、南坎、北坎、长沙、何家灶、鲨鱼洼、环港、南港等相间形成港湾,对古港掘港而言好比“众星捧月”。陶勇在脑海中琢磨出让旱鸭子下水,创办海防团,练出新四军水兵。他把这个想法和刘政委、张参谋长等商量后,向粟司令作了汇报。粟裕向陈毅汇报后复电:提议甚佳,积极赞同,拟拨苏中军区战士二百,望纳为海防团首批水兵。陶见到复电,心里更加踏实,并着手以掘港为营盘,筹建海防团。
就在这当儿,有几个海霸子发现新四军来势不小,战斗力强,担心以后难以称霸海上,便扬言“四老爷有种海上见”。这分明发出了挑战的信号。三旅首长越加意识到加强海防,刻不容缓,从而做好准备工作。
1941年3月1日,海霸子孙二富在长沙海面出现了。孙的家世履历和海上本领,侦察科长几天前就作过介绍,1908年出身于栟北虾儿港桥的一个贫苦渔家,从小跟着父亲在东台弶港钩蛏,后学当了船老大副手,人称“孙二副”,对海情了如指掌,后又在海盗船上当老板的贴身警卫,练出一身航船的本事、射击的好枪法。孙具有江湖义气,苦于缺钱置船。此时当地船老板吴道生看中了孙,结伙打出幌子“弶港渔民自卫队”,沿海添乱,让一般海匪和海户都畏惧,称他“孙二虎”。这天,这帮人到达长沙海面,以借为名实际抢用粮草并补充淡水。当地我方区长顾尔钥获悉后请示三旅(三纵改名而成)。三旅闻讯派出一个连的兵力,在当地我方干群配合下,设计请他们在关帝庙喝酒消遥,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度,实施“瓮中捉鳖”,逮住了孙。3月2日,孙等被押到掘港束公馆三旅指挥部陶司令面前。陶首先命令:“执行优待俘虏的政策,给他松绑!”并知道孙有一定的民族意识,便对孙严肃地说:“国难当头,不抗日,当海匪是可耻的。希望你改邪归正,与新四军一起打鬼子。”还说:“你们只要掉转枪口,过去的账可以既往不咎……”这时孙心想这“四老爷”的部队与其它队伍就是不一样。陶热情地说:“听说你家里很穷,你小时很苦。我们新四军是穷人的队伍,和我们合作抗日,才是你们唯一的出路呀。”孙听完猛地正欲跪地,陶忙叫警卫员扶住。孙求饶地说:“谢谢司令不杀之恩,我姓孙的今世不忘,一定知恩图报!”陶耐心地交代:“你回去考虑考虑后,再派人来联系!归我们收编,保证你们的安全。”孙称谢不已,连连点头说;“一定来!我姓孙的决不做不利于新四军的事情。”陶追问了一句:“这话当真?”孙发誓:“决不反悔!我得和吴道生老板说一下。”
3月3日(一说月初),鉴于前些日子以来日伪的挑战和海匪挑衅,表明我们加速组建海防部队不可迟疑。陶司令对创建海防团做了统一思想和兵员、物质准备工作后,三旅紧急通知独立团朱团长、顾副团长等在束公馆召开会议,宣布独立团留守处改为三旅海防团,任命朱坚为团长。三旅海防团是新四军创建的第一团,也是中共海上抗日武装斗争力量第一团,掘港因此成为中国人民海军的发源地。由于刚建立的海防团缺少海上活动力量。朱坚团长想起孙二富,心里念叨可以把他收编过来,为我们所用。朱请示陶,陶同意。朱、顾等几个人从掘港出发向东北方苴镇一带去找寻。孙如约而来,并表示愿意参加革命。3月10日,孙把他的老部下周少卿、警卫员任彪等在内的队伍拉过来,成立了特务营,归海防团管辖,并将营部设在沙鱼洼。周少卿,本是启东吕四人,因家境贫穷,逃荒到弶港,跟着当地渔民为渔霸打鱼,练就了一套水上硬功夫,被收进“弶港渔民自卫队”后,常为孙出点子,渐成孙的得力助手。
1942年11月,粟司令亲自组建了苏中军区海防团。此后,海防团特务营扩编为三旅海防团,孙继任团长。后虽出走投入驻掘港的伪团,但经陶司令设法挽救,终归队,带队成立苏中军区海防二团。陶司令参与收编启东海匪陆洲舫部,组建的苏中军区海防三团,一并打造成人民海军雏形——苏中军区海防纵队,并于1946年9月北移盐阜海滨,牵头海上拉练备战,迎接渡江战役。
都阃府—新四军一师三旅驻地旧址
刘昌年供稿
蒋玉武编辑
掘港镇为如东县政府所在地,总面积26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95万亩。现有街道办事处3个,行政村31个,社区居委会17个,村民小组1063个,总户数7.56万户,户籍人口20.7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45万人。
掘港在远古时为江口之外的浅海。其成陆于春秋,初建于唐,发展于宋,繁荣于明清,绵延至今,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西周年间,渐成沙洲,史称“扶海洲”。春秋时期,始有先民居住。汉代,属海陵县,广增盐丁,“东煮海水为盐”。 东晋义熙七年(公元411年),历史上开始设立如皋县,它曾包括今天的如东县及海安县的部分地区。
据现存明、清时期的《如皋县志》记载:东晋太元七年(382年),扶海洲与大陆涨接,东晋义熙七年(411年),分广陵置海陵郡,下属建陵、临江、如皋、宁海、蒲涛五县。掘港属如皋县。隋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如皋县并入宁海县,隶属于扬州总管府(公元605年改为江都郡)。唐代,掘港为煮盐场亭,属淮南道广陵郡。唐朝开成年间设掘港亭。开成三年(838年),日本僧人圆仁所著《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载:“知路之船引前而赴掘港庭。”“从东梁丰村去十八里,有延海村。村里有寺,名国清寺。”“掘港”地名始见于历史记载。北宋建隆元年(960年),改掘港亭为如皋县掘港场,隶属于淮南东路泰州军。元代,隶属于扬州路泰州府如皋县。明代,明洪武元年(1368年),置两淮盐运使司通州分司,辖掘港场,次年设掘港营及掘港巡检司。到清顺治四年(1647年),掘港场增设主簿(分县)衙署。明、清时期,掘港成为盐、棉、米、茧“四白”集散中心,一度有“小扬州”之美誉。1911年,掘港光复,1913年设市。1934年,江苏省行政第七区(后改为第四区)专员公署设于南通城,下辖南通、如皋、海门、启东、崇明5县。1938年3月,日本侵略军侵占南通城,建立伪政权,江苏省南通专员公署先后迁至马塘、掘港。1940年,新四军东进,如皋县分设为如西县和如皋县(1945年易名为如东县),掘港属如皋(东)县,1948年掘港解放,1949年成立镇政府,1951年,掘港镇成为县政府驻地。
在那个烽火映天、硝烟漫地的岁月,新四军运用共产党的“三大法宝”,凭借“苏北巨镇”、海防要塞的掘港镇这块宝地,建成统战抗日重镇、创建水兵名港、推进党建基地。将可攻可守“桥头堡”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辉映千秋!
掘港,新四军统战抗日重镇
1938年4月开始,如东多地纷纷遭受侵华日军铁蹄践踏,民无宁日,而驻如国民政府军队却消极抗日,积极磨擦,破坏联合抗日。1940年10月,如皋县一分为二。10月下旬,在陈毅同志委托下,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国民党江苏省战地党政委员会指导员季方来到掘港镇,协调国共两党军队的关系,联合抗日,并在掘港镇召开通、如、海、启党政军联席会议,稍后成立苏四区抗日游击指挥部,季方任指挥,对嗣后新四军开辟这里的根据地和创建海防团等推波助澜。
10月下旬,新四军苏北指挥部陈毅司令亲自命令一师三纵队陶勇司令员、政委刘先胜等率部从海安出发,挥师东进通、如、海、启地区。11月3日,三纵先头部队来到掘港镇。陶勇等陪同陈司令随先头队莅临。陈毅沿途看到欢迎新四军的热烈情景,听了关于掘港的历史介绍,读懂了这个座古港,感慨地说:“掘港这地方很重要,是苏北的钥匙,控制住它,对我军建立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印证了古志对古掘港的褒奖:“远为扬州等处之藩篱,近为如皋等地之门户”,而在抗战中,掘港镇成名副其实的“桥头堡”。陈司令亲临掘港后,宣传我党我军抗日民主主张,组织发动抗日工作和建立地方武装组织,还约见各界人士研讨团结抗日等问题,主持达成“推行抗战法令,进行民主改革”的协议。陶司令在掘港束公馆三纵指挥部接待各界人士来访,其中有中共老党员、参与联系驻马塘的如皋县国民政府县长薛承宗并做统战工作的叶胥朝,社会进步人士窦止敬、丁根澄、钱石安等,陶常说:“我们军队与人民,象鱼和水的关系。我们多交一个朋友,抗日就多一份力量。”还隔三岔五拜访驻掘港的苏四区抗日游击指挥部季方指挥。尤其对国民党政府军某团副团长朱坚的拯救、重用的事更反映出陶勇运用统战法宝可谓得心应手。朱坚,河南人,本名叫朱树兰,在伏牛山麓度过辛酸的童年,在讨饭路上投军谋生。朱为人诚实,头脑好使,具有一般穷人的气质和爱国的情怀,曾率部驻守掘港,与当地姑娘郑秀相识、相恋并相守(后郑秀随军,改为郑启民)。郑启民回掘探望父母期间,与三纵队首长有所接触,增强了对新四军的认识,回去后再三说服老朱迷途知返。不久,朱设法来到掘港,壮着胆子拜访陶勇。陶已知朱的身世和想法,一见到他,便热情地说:“老朱,回来啦,好呀!参加抗日救国!”两人简单交谈后,陶进一步知道朱的思想动态,后设法进行了内部审查。不久,朱毅然带着郑启民脱离旧部队。11月,朱正式入伍,并愉快地接受陶司令交办协助征集兵员的工作,出色地完成任务。11月18日,由三纵张震东参谋长亲自为这些热血知识青年点名入伍,并宣布朱坚为团长,成立新四军三纵队特务团(后改独立团)。会后,陶约朱谈话,深情地说:“你我都一样,都是苦出身呢。苦出身的人,就是应该为群众干革命……要好好干哪!”朱点头承诺,热泪盈眶。
12月26日,国民党鲁苏皖游击总指挥部第六纵队司令,身兼苏四区游击指挥部副指挥的徐承德,奉江苏省国民政府代主席韩德勤秘令,竟趁新四军三纵队陶司令率主力三团赴海安参加曹甸役之机,而纠合省保安一旅、保安三旅及南通实业警卫团、工人总队等地方武装,出动兵力5000 余人包围并企图捣毁驻掘港镇的三纵队司令部、苏四区游击指挥部、中共如皋中心县委机关,摧垮抗日民主政权。27日黎明,发起攻击。三纵队留守掘港的第五团、第六团只有2000多人,且武器配备较差,另有1个没有形成战斗力独立团。张震东以及茅珵、彭德清、韩念龙等根据情报,连夜周密部署,果敢迎敌,为保存革命力量,决定将行政机关和后勤人员从掘港北面向苴镇迅速转移。早饭后,国民党军队在轻重机枪掩护下,向丁家棚儿一带射击前窜。新四军五团指战员依仗范公堤英勇反击,以密集火力和大批手榴弹阻击逼近堤岸的顽军,被我军击退顽军两次进攻,顽强地坚守三天三夜。顽军改变战术,绕道向镇里突攻。守卫一线的六团(原为崇启海常备旅)在茅珵指挥下,依靠范公堤坚守。但是,毕竟战线过长,兵力不足。而徐贼曾驻掘港,熟悉地形,以数倍兵力猛烈攻击下,终于被占领佘家埠子,且切断新四军去苴镇通道,尚有五、六十人向苴镇转移未能走脱,被顽军俘获。顽军企图进入镇里,继续从佘家埠子向天后宫方向攻击。在这危急时刻,张参谋长手提战刀,挽起袖子,率领战士,亲自出击。许多敌人立马倒在刺刀之下。六团一营一连指导员钱青萍和4名战士亮出刺刀,撩倒一个个敌军,为保卫掘港而牺牲;六团二营1名战土站在范公堤上端着机枪横扫,使10多人应声毙命,勇士为国捐躯。二营一连在副营长张效骞带领下由外合击,顽军终于溃败,收复佘家埠子,并乘胜追击,救回被俘人员。12月29日,陶勇回师,长途奔袭。徐闻讯,狼狈不堪地带残部南逃,投靠日伪而去。
1943 年7月下旬,新四军短枪队获悉南通一个伪“清乡”大员将乘坐运输船到掘港视察“清乡”情况,便在掘港与马塘之间的串场河南岸设伏。当运输船航行过来时,短枪队出其不意,一阵猛烈枪击后跳上船去,放火烧着运输船。这个汉奸在混乱中跳上岸,逃进掘港,再也不敢抛头露面。短枪队员化装成农民、小贩,进入掘港。在检问所旁,短枪队员与日军遭遇,当机立断,迅速毙、伤日伪军各1名,缴获“三八”式步枪5支,转身夺取伪军的自行车,安全撤出掘港。
掘港,新四军创建水兵名港
新四军东进通如海启后,发现这里情况较为复杂。由于南通、如皋相继沦陷,国民党机关和军队先后撤到掘港一带,致使掘港一带的情况更为复杂。保安一旅驻马塘,五旅一部驻掘港东南,国民党苏北游击六纵队徐承德一部盘踞在骑岸镇一线。此外,掘港还驻有几个保安旅及工人总队、税警团的一些留守处、联络处,成为开辟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主要障碍。南黄海上海匪横行,沿海的有十二支海匪帮派,各打着旗号,各独霸一方,趁日军侵犯,与日汪、国民党顽固派靠拢或勾结,常在如东近海游荡,对付新四军和渔盐民地方武装,还向渔船放旗收钱,发国难财。对付海匪为非作歹,我们陆军大多是“旱鸭子”,在这汪洋大海上寸步难行,迟早要不期而遇,造成新四军改变“背海作战”被动局面的一种障碍,因此,创建海防部队已成为制止南黄海海匪横行霸道的需要。
陶勇在指挥部会议室仔细观看军用地图,认为在这里执行中共中央“五四指示”和陈毅首长的谈话精神,要立足掘港做好海上的文章。当时的掘港镇虽已地处内陆,距离海滨并不远,而东边、北侧海滨的大豫、南坎、北坎、长沙、何家灶、鲨鱼洼、环港、南港等相间形成港湾,对古港掘港而言好比“众星捧月”。陶勇在脑海中琢磨出让旱鸭子下水,创办海防团,练出新四军水兵。他把这个想法和刘政委、张参谋长等商量后,向粟司令作了汇报。粟裕向陈毅汇报后复电:提议甚佳,积极赞同,拟拨苏中军区战士二百,望纳为海防团首批水兵。陶见到复电,心里更加踏实,并着手以掘港为营盘,筹建海防团。
就在这当儿,有几个海霸子发现新四军来势不小,战斗力强,担心以后难以称霸海上,便扬言“四老爷有种海上见”。这分明发出了挑战的信号。三旅首长越加意识到加强海防,刻不容缓,从而做好准备工作。
1941年3月1日,海霸子孙二富在长沙海面出现了。孙的家世履历和海上本领,侦察科长几天前就作过介绍,1908年出身于栟北虾儿港桥的一个贫苦渔家,从小跟着父亲在东台弶港钩蛏,后学当了船老大副手,人称“孙二副”,对海情了如指掌,后又在海盗船上当老板的贴身警卫,练出一身航船的本事、射击的好枪法。孙具有江湖义气,苦于缺钱置船。此时当地船老板吴道生看中了孙,结伙打出幌子“弶港渔民自卫队”,沿海添乱,让一般海匪和海户都畏惧,称他“孙二虎”。这天,这帮人到达长沙海面,以借为名实际抢用粮草并补充淡水。当地我方区长顾尔钥获悉后请示三旅(三纵改名而成)。三旅闻讯派出一个连的兵力,在当地我方干群配合下,设计请他们在关帝庙喝酒消遥,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度,实施“瓮中捉鳖”,逮住了孙。3月2日,孙等被押到掘港束公馆三旅指挥部陶司令面前。陶首先命令:“执行优待俘虏的政策,给他松绑!”并知道孙有一定的民族意识,便对孙严肃地说:“国难当头,不抗日,当海匪是可耻的。希望你改邪归正,与新四军一起打鬼子。”还说:“你们只要掉转枪口,过去的账可以既往不咎……”这时孙心想这“四老爷”的部队与其它队伍就是不一样。陶热情地说:“听说你家里很穷,你小时很苦。我们新四军是穷人的队伍,和我们合作抗日,才是你们唯一的出路呀。”孙听完猛地正欲跪地,陶忙叫警卫员扶住。孙求饶地说:“谢谢司令不杀之恩,我姓孙的今世不忘,一定知恩图报!”陶耐心地交代:“你回去考虑考虑后,再派人来联系!归我们收编,保证你们的安全。”孙称谢不已,连连点头说;“一定来!我姓孙的决不做不利于新四军的事情。”陶追问了一句:“这话当真?”孙发誓:“决不反悔!我得和吴道生老板说一下。”
3月3日(一说月初),鉴于前些日子以来日伪的挑战和海匪挑衅,表明我们加速组建海防部队不可迟疑。陶司令对创建海防团做了统一思想和兵员、物质准备工作后,三旅紧急通知独立团朱团长、顾副团长等在束公馆召开会议,宣布独立团留守处改为三旅海防团,任命朱坚为团长。三旅海防团是新四军创建的第一团,也是中共海上抗日武装斗争力量第一团,掘港因此成为中国人民海军的发源地。由于刚建立的海防团缺少海上活动力量。朱坚团长想起孙二富,心里念叨可以把他收编过来,为我们所用。朱请示陶,陶同意。朱、顾等几个人从掘港出发向东北方苴镇一带去找寻。孙如约而来,并表示愿意参加革命。3月10日,孙把他的老部下周少卿、警卫员任彪等在内的队伍拉过来,成立了特务营,归海防团管辖,并将营部设在沙鱼洼。周少卿,本是启东吕四人,因家境贫穷,逃荒到弶港,跟着当地渔民为渔霸打鱼,练就了一套水上硬功夫,被收进“弶港渔民自卫队”后,常为孙出点子,渐成孙的得力助手。
1942年11月,粟司令亲自组建了苏中军区海防团。此后,海防团特务营扩编为三旅海防团,孙继任团长。后虽出走投入驻掘港的伪团,但经陶司令设法挽救,终归队,带队成立苏中军区海防二团。陶司令参与收编启东海匪陆洲舫部,组建的苏中军区海防三团,一并打造成人民海军雏形——苏中军区海防纵队,并于1946年9月北移盐阜海滨,牵头海上拉练备战,迎接渡江战役。
都阃府—新四军一师三旅驻地旧址
刘昌年供稿
蒋玉武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