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先辈
读粟裕将军《苏中抗日斗争》有感
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南通新四军研究会发行的《南通铁军》,多期连载粟裕将军所写的《苏中抗日战争》一文。该文全面深刻的总结了新四军一师在苏中地区长期坚持抗日斗争的经验。读了之后,深受教育。我对文中所论述的治军良策及其经验,特别感到亲切,感悟极深。他在文中说:“我们大力加强政治思想工作,采取了一项重要的组织措施”。“我们活动的地区,多数商品经济发达,文化水平较高,随着抗日浪潮的高涨,我党我军影响的扩大,大批知识青年参加了我们的部队,当此形势转变时,我们把大部分知识青年派到部队当政治指导员,营教导员,有的先当文化教员,再当政工干部”。“都是青年知识分子,部队注进了新的血液,政治工作生动活泼,朝气蓬勃,成为一师的一个特色,第一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十分活跃而有成效,值得我们专门一写”。政治思想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我军胜利的源泉。将军抓住治军的这一根本,强化政治思想工作,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建军中的作用,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使部队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这对夺取抗战胜利,起到了历史性的作用。
新四军东进敌后,来到苏中地区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一师部队在粟裕师长的领导下,长期坚持苏中疆场,对日伪军及其国民党顽固派作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以粟裕同志为书记的中共苏中区党委,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不断加强根据地的建设,其中做好文化教育工作,充分发挥知识青年在抗战中的作用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我所在的苏中第三行政区(辖如西、泰兴、靖江、泰县)1943年宣布将全区各县私立中学改为公立,进行教学改革,服务抗战,同时,中共地委为了加强对青年工作的领导,组建“青年解放团”,地区为总团,各县设支团,学校成立分团,成为先进的青年群众组织。我们泰县原有仲源、育英、通学桥、鞠劬4所私立中学改为公立,依序称为泰县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中学,教学突出抗战内容。县委调出优秀青年党员进入各校建立党支部,成立青年解放团,还特别指派青年工作委员会书记周建恺同志到各校宣传抗日,发动群众参加抗日斗争。县委为了培训青年工作骨干,当年举办了青年夏令营和冬令营,配有专职教师带队,实行军事化生活,县委周文在书记专门抵营进行时事报告。一师副师长兼第三地委书记叶飞同志专程前往丁许庄一座庙里对学员讲话……所有这些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师生抗日救国积极性,很多师生走出校门参加新四军到抗日前线。泰县一中在杨违依老师领导下(党支部书记)尤为突出,众多师生参军入伍或参加地方上的抗日工作。该校党员林之实入伍后,在紫石县独立团(现海安县)一连担任政治指导员时,“墩头战斗”中光荣牺牲;党员林兴元参军后,在对敌斗争中以身殉职。英雄团长胡文杰同志是江南丹阳县人,原为小学教师,新四军东进到了他的家乡,参加新四军,成为部队文武双全的领导干部(当过团副政委),在解放上海的战斗中,身伤7处而光荣献身,时年33岁,成为此次战役中牺牲同志职务最高的烈士。
我诉说众多的历史故事,为了表述苏中广大知识青年,为抗战而参加新四军,在党的领导下,从事部队政治思想工作。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作战勇敢,为了实现奋斗目标,可以不惜自己的生命。他们教育并带领全体官兵听党的话,坚定地跟党走——“英勇战斗,不怕流血牺牲,为理想,为祖国,为人民而战”。这就是新四军一师政治思想工作的最大特色。历史证明,新四军一师“采取一项重要的组织措施”,加强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得到有力的贯彻落实,取得巨大的成就。
历史在前进。抗战胜利的历史,已经远去。然而,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国的安全面临敌对势力的威胁。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正在实施改革强军,于“古田会议”旧址召开了全军政工会议,坚持“听党指挥”的光荣传统,从严治军,加强训练,加速我军现代化,使我军在新形势下,“能打仗,打胜仗”。新四军一师治军的历史经验,在现代建军中,仍有参考价值。粟裕将军戎马一生,忠心于党,献身人民,生前和苏中人民多年战斗在一起,对苏中人民怀有特别深厚的感情。他热爱苏中人民,逝世后将部分骨灰安葬在海安县烈士陵园。他永远活在苏中人民和全国人民的心里。
谨以此文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