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省南通市人民中路97号纺织大厦18楼
0513-81026787
0513-81026787
ntsxsjyjh@126.com
226001

季恺的传奇人生

点击:时间:2018-12-29

季恺,字寿慈,于1903年农历11月21日,出生在如皋县夏堡乡有名的季氏望族。其父季仁安有土地2600多亩,家有雕梁画栋七进三堂的房屋100多间。

1923年季恺在北京平民大学攻读法律,受老师李大钊反帝反封建进步思想影响,积极投身党领导的学生运动,并于1924年4月加入北京市国民党左派。1926年底,奉组织之命回乡迎接北伐。他参与组建国民党如皋县党部,共产党人王盈朝、苏德馨、王玉文均以国民党员身份参与县党部工作。1927年4月12日国民党反动派的“清党”运动时,他配合中共地下党活动,通知即将被逮捕的共产党员徐芳德等人转移,并出钱给他们做路费。使国民党在如皋的清党中,不仅没有清出共产党人,相反清出不少国民党右派。

1927年春,季恺利用其兄季藩受国民党中常委焦易堂委任为:西北宣慰使署直属第三旅旅长的名义,招兵买马,建立了从泰州李长江处和上海市公安局长沈子云处购买枪支弹药的渠道。为1928年如泰地区王玉文等共产党人开展五一暴动,和1930年红十四军建军时提供了大量的枪支弹药。当时五一暴动失败后白色恐怖,土劣疯狂反扑,很多不坚定的共产党人叛变投敌。季恺和季藩两兄弟协助地下党组织为清除叛徒,消除党内动摇分子,保护党组织不受破坏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1930年4月,红十四军攻打老户庄失利,军长何坤牺牲。季恺借给他使用的手提机枪被敌缴获,加之叛徒指证他与其兄季藩俩人“通共”。1930年9月,俩兄弟被捕,先后被关入国民党如皋、镇江、江都监狱,被严刑拷打。他在狱中又用暗语写信给地下党组织:可提供埋藏的枪支供组织取走发展红军。但该情报送到上海时,因党组织遭破坏,实情被国民党特务掌握。1934年春季,俩兄弟被押解南京国民党宪兵司令部,关进陆军军人监狱“死牢”,险遭枪毙。在酷刑下,兄弟俩人宁死不承认。在长期的牢狱生活中,季恺耳闻目染同狱的共产党人恽代英、李少石、仲秋炎、彭康、蒋穆、惠浴宇等共产党人的思想影响,更坚定了要参加共产党,反对黑暗统治的意志。在狱中,经难友共产党人茅珵、张友菊烈士说服叛徒翻供,使俩兄弟“通共”罪不成立。后在国民党中常委焦易堂、蔡元培、邵力子、张冲四人联名作保后,季恺于1936年11月出狱。

1938年3月,日军侵占如皋。季恺组织抗日游击队,取名为“如皋人民抗日自卫第二大队”,自任大队长。并请共产党员俞铭璜、薛汉阳和进步青年徐静渔等担任政治指导员,首先在如皋范家石桥打响了如皋地区的抗日第一枪,并在葛家桥、八里庄多地抗击日军。

由于俞铭璜等人宣传抗日民主政治,被国民党江苏省保安四旅何克谦和朱骥发觉,将抗日自卫第二大队缴械,并要捉拿季恺。季恺受党指示,只身避走泰州国民党苏鲁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李长江处。早在大革命时期,季恺曾从李长江处购买枪支供给红军,又把自用的手提机枪借与红军。季恺被捕后,遭受老虎凳、电刑,险遭枪毙都没供出从李长江处购枪一事。李长江认为季恺讲义气,不仅接纳他,还任命季恺为少校参谋,以后又担任中校督查处长,并兼任李长江与新四军挺进纵队的联络副官。季恺就在“副官”的位置上,接受中共泰州地下党组织的领导,搜集敌情,掩护革命同志,做“二李”(李明扬、李长江分别为国民党鲁苏皖边区的正副指挥)工作,为新四军东进尽责尽力。

惠浴宇在《光影留痕》著作第56页中说:“1939年,陈毅审时度势,创造性地提出了‘联李、孤韩、击敌’的工作方针。他首先通过同狱难友‘二李’的联络副官季恺接上与‘二李’的关系。”同时季恺通过泰州县委书记俞铭璜与陈毅取得联系,并提出入党要求。陈毅指示,做好“二李”统战工作,就是对他入党的考验。

季恺按照党的指示,积极“联李孤韩”,争取“二李”让出吴桥等村镇作为新四军挺进纵队北渡的基地。在1939年8月到1940年3月,抗战史上影响深远的“陈毅三进泰州城”中,季恺作为李长江的副官,负责联络、接送,为保护陈毅的安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20世纪60年代拍的电影“东进序曲”中的副官,原型即是季恺。黄桥战役中他又配合地下党工作,使“二李”保持中立。粟裕同志称赞说“季恺是对新四军东进有特殊贡献的人。”                    

1940年6月,季恺于郭村之战前向我军提供情报,在战事爆发前对被李长江扣押的我军谈判代表陈同生、周山作了有效保护。季恺因多次传递情报,被敌察觉跟踪。1940年7月初,季恺将“剿共”九人会议内容通风报信给新四军时,被敌发现骑马追捕,追至姜堰,见一军官坐在三轮车上,误为季恺,即开枪打死在路上。并在泰州小报上发表了“季恺逃跑,已被追及,就地正法”的消息。实际上季恺于7月7日凌晨逃出虎口,加入了新四军东进的队伍。

1940年8月,季恺任如皋县县长梁灵光的秘书。10月,如皋西南行政公署成立,季恺任行政公署主任。9月30日,韩德勤亲率26个团,共3万余兵力南下与新四军在黄桥决战。季恺在党的领导下发动群众,配合陈毅、粟裕部队筹集粮草,赶制干粮,支援前线。他带头拆除自家瓦房二、三十间,以房屋木料、板材制作担架、小车等支援新四军作战备物资。把家中打埋伏的几十支枪交给新四军,作为县自卫队的武装力量。同时号召各界人士以财力、物力、人力支援新四军东进抗日。

1941年1月,季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8月转为正式党员。1941年3月,经陈毅举荐,苏中区党委批准,季恺被委任为如西县第一任县长兼如西县警卫团团长。县警卫团上升为主力部队后,季恺又在地方上成立如西自卫总队,任总队长,和政委周特夫,配合叶飞部队打了多次重要战斗。

季恺任县长时,和县委书记周特夫一起根据苏中区党委指示,按“三三制”成立如西县参政会。在敌伪大肆“围剿”和“伪化”的严酷环境下,他带头减租减息,将家中所剩田亩分给贫农耕种。为免家宅被日寇用作危害人民的据点驻地,即发动群众拆除三四十间,自己烧毁五六十间。同时,在党的领导下,季恺组织农抗会、妇抗会和各级民兵组织,掀起全民反“伪化”、反“围剿”的斗争高潮。1942年11月还组织了近千人的民兵大检阅活动。据三分区《江潮报》1942年10月6日社论说:“如西人民武装、自卫运动是三分区空前的人民武装斗争之典范。......”

季恺还特别重视根据地的教育事业,除发展初级小学及初中教育外,另开办各类学校,亲自兼任如西中学校务主任,兼任县新办的经建实验学校校长。县财政经费困难,季恺动员其兄季藩拿出家中资金来补贴,努力把学校办成培养抗日干部,为根据地建设和新中国解放事业造就党政军人才的重要场所。

1943年,季恺调任苏中第三行政专员公署财经处处长。1944年江淮银行三支行在如皋农村建立,季恺兼任行长,发行了被称之为“季恺本票”的大额抗币,为排除伪币,发展抗币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并为根据地的巩固发展,经济繁荣起了重大作用。以后季恺又先后担任过苏皖一分区专署民政处处长、建设处处长,苏皖边区驻苏中办事处经济处第一副处长等职。在他任期内,创办了新四军的纺织厂、被服厂、军工修理厂等。在严酷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季恺呕心沥血、兢兢业业为党的事业工作。《叶飞回忆录》关于“三分区的抗日斗争”一文中说:“社会上层分子真正跟共产党走的、很坚决抗日的,不多。如西县县长季恺却是不多见的一个。”叶飞同志还说:“季恺是把一切交给党安排的人!”

解放后,季恺历任苏南支前部副部长及无锡市支前处处长、建设局长、建筑工程局长、城建局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并为江苏省政协委员、无锡市政协常委。

在他担任城建局局长时,无锡城市面貌有了极大变化,他竭尽全力要把无锡建成“东方的日内瓦”。解放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季恺实事求是,不无限上纲上线,不乱扣帽子,努力保护知识分子和革命群众。在各单位“反右”均有5%指标的年代,在他领导的单位里没有一个被戴帽的右派分子。文革期间他惨遭迫害,又入狱4年多,差一点又被枪毙。是陈毅、叶飞、彭冲等各级首长保住了他的命。季恺于1976年12月25日病逝。

江苏省委原组织部长戴为然在为《季恺纪念文集》作“序”中写,季恺同志的一生经历证明:“一个人的出身是无法选择的,但人生的道路是可以自己认定的,而人生的价值必然是自己创造的。”季恺同志“在民族危亡之时,有报效祖国的凌云志气;在对敌斗争中,他有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在敌、伪、顽猖狂反共之时,他有顺时应势、智谋运筹、敢斗敢胜的俊杰豪气;与同志相处,他有宽容团结、信诺共事、真诚温馨的和气;在工作中,他有勤学求知、创新求进、敢为人先的灵气;对待失误,他有疾恶如仇、自审自纠、否定自我、服从真理的勇气。在他身上,没有一切为世人不齿的邪气。”

季恺同志冤案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彻底平反。

编辑:蒋玉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