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省南通市人民中路97号纺织大厦18楼
0513-81026787
0513-81026787
ntsxsjyjh@126.com
226001

赴穗开展交流学习纪事

点击:时间:2020-03-27
南通、如皋新四军研究会赴穗开展交流学习纪事
2019年12月2日至8日,在南通市新四军研究会会长陆玉明的带领下,南通、如皋新四军研究会一行5人赴穗开展交流学习,同时寻访南通籍新四军抗日老人。此行活动内容丰富,成果丰硕。
一、 座谈交流研究成果
2019年12月2日中午,我们一行到达广州市,原南通籍新四军东南晨报首任经理、总编徐铭延之女徐虹如约至宾馆,与我们商谈了第二天座谈会事宜。3日晨,广州气温骤降,徐虹准时来到宾馆,带领我们乘地铁辗转到达位于天河区天河路101号的广州新四军研究会。89岁的新四军研究会一分会会长、江苏涟水老乡、新四军老战士谢中华和常务副会长、新四军后代卢春宁热情接待了我们。总会和一分会各部门的负责人,如东的抗战老人袁礼芬等同志参加了座谈。座谈会上,陆玉明会长介绍了我会的概况和工作情况以及此行的目的。他说,广州之行主要是采访梁灵光老会长组建广州新四军研究会的情况,交流新四军研究会的工作情况和研究成果,采访新四军老同志。梁灵光老会长是南通县共产党政权的第一任县长,南通人民非常怀念他,当地老百姓经常流传着他打鬼子、建立红色政权的故事。
广州新四军研究会一分会会长谢中华对我们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他介绍了一分会在总会领导下开展的工作情况,并介绍了一分会的组织情况。一分会的老同志有一半以上来自江苏苏北,原有120多人,现在减少至60多人,而二代人数逐年增加,现有100多人。他介绍,一分会老同志和二代成员积极配合,为传承红色基因,为党和社会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有时开展活动他们还自掏腰包。
一分会成员、南通籍抗战老人袁礼芬介绍了她家当年作为新四军南通地区地下交通站、她祖父、父母亲掩护转移新四军、抢救伤员和转运抗战物资的所见所闻,以及她经历中的一些生动回忆。
广州新四军研究会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郑向明介绍了广州新四军研究会自成立以来的工作开展情况,特别介绍了梁灵光老会长为建立广州新四军研究会所作的贡献。
一分会常务副会长卢春宁在会上专题介绍了发挥二代作用、几年来不断努力,深入挖掘新四军黄埔一期生冯达飞一生的史实,以及将他的名字补刻到空军英烈墙的经过。
一分会副会长、广州新四军研究会合唱团团长赖晓峰介绍了合唱团10年来歌颂新四军铁军精神、深入学校、社区和外地演出宣传和收效情况,尤其是在前些时香港暴乱期间,合唱团不惧危险睐,穿上军装赴港为市民演出爱国爱港文艺节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陆玉明会长对广州新四军研究会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他说,你们真是不简单,坚持自筹资金,用挖掘新四军将士革命历史的姿态,主动开展红色传承工作,并且作出了贡献。他指出,两地研究会工作有不少共同点,其中广州新四军研究会的许多工作值得南通学习借鉴。
座谈会上,两地研究会交流了研究成果,互赠了成果资料。徐虹将自己珍藏多年的书籍和极具价值的报刊资料赠送给我会。广州新四军研究会合唱团还向我会赠送了在各地精彩演出的光盘和剧照等资料。
座谈会交流内容丰富,气氛热烈。大家围绕着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新四军、全面展示新四军的铁军风采以及传承下去的主题,仿佛都有说不完的话。两地研究会一致表示,今后要加强联系交流,并互相交换了通讯地址和网址等联系方式。
参加座谈会的还有,广州新四军研究会和一分会副会长钱穗、副秘书长孟力、网站负责人王玉国等同志。广州新四军研究会原文汇报记者李治淮和我会原秘书长尤来宗对座谈会实况进行了拍摄和录像。
12月4日下午,我们在徐虹的陪同下来到广州第八干休所,拜访了广州新四军研究会一分会成员、南通籍抗战老人袁礼芬,听她讲述了其丈夫的抗日经历和她家地下交通站的故事。(全文另发)我们学习考察回通后,接到袁礼芬老人的电话,说是要给我会捐款,被我们婉拒了。我们心里很是感动,多么可敬可亲的老人啊!满满的奋发向上精神,满满的正能量!
12月6日,我们一行来到深圳特区,采访了南通籍新四军老战士许毅的学生朝继东,了解许毅的先进事迹。
二、 参观红色景点,接受红色文化教育
12月4日一早,徐虹大姐陪同我们驱车前往参观黄埔军校旧址展馆,亲眼目睹被称为南通革命第一人季方的史料。1940年新四军东进通如海启时,他以其特殊地位和影响力,动员南通各方抗日力量迎接新四军进驻南通,实现了新四军和平接管,于1940年11月派出叶胥朝、梁灵光、季强、顾民元出任如皋、南通、海安、启东抗日政权县长,建立了南通地区第一个人民革命红色政权。季方曾任黄埔军校特别官佐,解放后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我们注重收集季方的有关史料,为将来南通扩建季方纪念馆,充实资料作准备。
黄埔军校旧址展馆离市区较远,位于黄埔区长洲岛内,由于徐虹大姐事先联系,展馆安排的讲解员已在等候。来到军校旧址,这里环境优美,门口有两棵古榕树,校门上方为名“陆军军官学校”,院落整洁,走廊环绕。该校是孙中山在苏联顾问帮助下创办的培养军事干部的摇篮,于1924年6月落成,军校在此办到第七期,1930年迁往南京,1938年被日军炸毁,1996年按原貌重建校本部,军校展馆内仍保留了创校时门口所立标语精神:“贪生怕死莫入此门,升官发财请走他路”。军校展馆再现了当年孙中山、蒋介石、廖仲恺、周恩来及教官、管理、军需、军医各部办公室及学生课堂,师生饭堂、寝室场景。当年军校以“亲爱、精诚” 作为校风精神,以“主义、领袖、国家、责任、荣誉” 作为培养教育学员的信念、宗旨与情操,由此军校群英荟萃,名将辈出。
展馆最主要的是内容是校史迹和军校的共产党人展览。我们在校史展部分仔细观看了当年的珍贵照片和图文史料,美中不足的是没有展出有关季方的史料。徐虹大姐说,现在展出的资料不全,她曾在展馆看到季方的史料照片和资料。尽管如此,大家还是感到参观获益匪浅,学习了解了有关历史知识,许多共产党军官和抗日名将都出于此校。通过参观,真正体会到黄埔军校这个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其影响之深远,作用之巨大,名声之显赫,都是始料未及的,在中国现代史和军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参观结束后,陆玉明会长通过徐虹大姐电话联系上了展馆负责人,就季方史料问题作了沟通,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展览质量提出了积极的建议,得到了展馆负责人的认同。
参观的第二站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陵园正门牌坊上刻有孙中山手书“浩气长存”。 该园是为1911年4月27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三、二九” 起义战役中牺牲的烈士而建。园中墨池建于1921年,池中间拱桥桥面为细密阶梯,我们行走在上面让人自然低头缓行,恭敬地向前方烈士墓默哀,气氛十分庄严肃穆;园中建有记功坊,由72块石叠砌成祟山状,象征72烈士,其上耸立自由神像;园中黄花亭建于1926年,是为前来拜祭烈士的人们提供休息的场所;园中黄花井,建于民国十五年,寓意前人挖井,后人吃水。以“黄花” 命名,寄托着后人对英烈们高尚气节的赞誉,黄花寄托哀思,感受先烈力量,值得人们永远怀念。
第三站,我们来到位于东州东山恤孤院路3号的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这里展厅小巧,小楼共三层。纪念馆有《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历史陈列》,展览分“中共三大召开的历史背景”、“中共三大的召开”、“ 国共合作的实现”、“中共三大的历史作用和深远影响” 四个部分。通过参观,重温党史,深刻认识中共三大在党史中的重要地位和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以及新时期团结各方面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中国梦奋斗的现实性。
12月6日,我们在深圳寻访,专程参观了深圳特区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的“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 展览。走进深圳改革开放展厅,眼前犹如展开的一幅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画卷。通过照片、文献、影像、实物、场景再现、美术创作等多种方式,生动地再现了40年来深圳经过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发展,一个个生动景象和珍贵展品把我们带到了曾经的岁月。我们是这个时代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亲身感受40年来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广东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是全国的一个缩影。这次难得的参观机会,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中国从积贫积弱,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一步步走向今天的辉煌,浓浓的爱党爱国之情在我们心中激荡,永驻!
这次赴穗交流寻访活动得到了广州新四军研究会以及一分会和南通籍新四军后代徐虹大姐等人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在此我们谨表示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礼!    

供稿:王桂萍
主编:王茂华
编辑:蒋玉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