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省南通市人民中路97号纺织大厦18楼
0513-81026787
0513-81026787
ntsxsjyjh@126.com
226001

南通反“清乡”斗争

点击:时间:2023-08-21
南通反“清乡”斗争
王茂华
 

 
所谓“清乡”,就是日伪军企图以“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综合运用军事清剿、政治欺骗、编查保甲、特工破坏等手段,彻底摧毁我抗日民主根据地,从点线占领扩大到大面积的占领,全面建立伪政权,最大限度地掠夺我抗日根据地的人力、物力、财力,实现其“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侵略目的。我南通(当时为苏中四分区)抗日军民,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其他分区军民等力量的支持和配合下,经过一年零七个月反“清乡”斗争的英勇奋斗,最终夺取了反“清乡”斗争的伟大胜利。故此,笔者以南通反“清乡”斗争为题撰写一文,以此献给纪念南通反“清乡”斗争胜利80周年。
反“清乡”斗争的起因
1941年1月中下旬,日本裕仁天皇把南进定为国策。裕仁天皇所说的南进,是指太平洋战争。太平洋战争以日本偷袭珍珠港为先导,以日本投降而结束。他认为,应当尽快结束“中国事变”。在华中,就是要彻底肃清新四军,只有这样,日本才能从华中抽调兵力南进,才能获取南进所需要的物资。眼下首先对长江下游之新四军给予致命性打击。鉴于以往“扫荡”成效不显,今后要采取彻底清除的方针,必须实行“清乡”。就这样,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畑俊六在南京得到天皇的密令后,立即同汪精卫密商,制定出“清乡”计划,并在小林少将(日军苏州地区最高指挥官)的指挥下,实施了对苏南苏(州)、常(熟)、太(仓)的第一期“清乡”。
在对苏南实施“清乡”后,对今后的“清
 
乡”怎样部署的问题,畑俊六在关心东京大本营发来的有关太平洋战争的情报的基础上,敏感地意识到,加紧对长江下游两岸地区“清乡”的战略意义。于是,他拾起示图棒,在挂满墙的华中军事地图上,把棒尖首先指向了长江北岸的南通。他认为,加紧对南通的“清乡”,在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就这样,1943年4月8日,小林信男与李士群签订了《苏北第一期清乡工作实施之协定》,确定从4月10日开始,对我苏中四分区实施“清乡”。企图凭借“清乡”,逐渐将占领区过度为殖民地,以此来支持太平洋战争。
反“清乡”斗争前的敌我态势
从日军选拔指挥官来看。畑俊六总司令官从对南通“清乡”的需要出发,下达了命令:南浦部的1个大队撤离南通,开赴如皋。防务移交60师团。南浦今后的任务是监视粟裕之二、三分区,保障60师团北侧的安全,策应60师团在南通地区“清乡”。畑俊六给60师团的命令是:由该师团长小林信男出任苏北地区日军最高指挥官,并派出该师团部队到南通接替12旅团之防务。
从日伪兵力使用上来看。日军为了将在苏南的“清乡”手段用于苏中,不仅从苏南调来第60师团112、114大队和116师团的1个大队作为“清乡”的机动兵力,而且又从苏南调来5个伪“清乡”大队、3个伪警察大队。伪军的部署为:伪32师和伪南通自卫团编为6个保安大队,担任守备南通、海门、启东各据点的任务;伪34师编为4个保安大队和伪22师两个团担任“清乡”外围的封锁任务。并将伪苏州 “清乡”督察专员张北生调任苏北“清乡”公署主任。日伪军调集到我苏中四分区所辖通、如、海、启四县这一江海平原实施“清乡”的军、宪、特、警等总兵力16000余人,其中日军6000余人。同时,日伪军还从苏南地区搜集了500多万根竹竿和大量木材,作为封锁器材。1943年2月,完成了从天生港向北,经白蒲至丁堰再向东经马塘、掘港、南坎至黄海边,绵延300余里的竹篱笆,并封锁了沿江沿海的所有港口,对“清乡”区构成了一个封锁圈。
从我反“清乡”斗争的力量准备上来看。我苏中四分区在“清乡”区内坚持斗争的兵力,有新四军第1师第3旅兼任,主力转移到“清乡”区外。在“清乡”区内,除了各区、乡游击队和民兵之外,就留下南通警卫团第3营和东南警卫团两个连。1942年底新四军第1师完成了精简整编计划,第3旅充实了第7团,其余部队编入四分区地方团,3旅除主力(7团)外,南通、如皋、启海各1个警卫团。新四军第1师从主力部队抽出部分转化为区游击队及民兵,建立县团、区队、民兵三级武装,确定了在“清乡”区内以县团、区队、民兵的游击战为主,武工队对日伪重点打击为辅,主力跳到“清乡”区外围,随时抓住敌人的弱点,机动地给予打击的战术。
从敌我斗争前的对峙情况来看。日伪军一面在重要村镇增设据点,修筑纵横交错的公路,企图分割和缩小苏中抗日根据地;一面频繁发动“扫荡”,采取“铁壁合围”、“梳篦拉网”的战法,企图摧毁我苏中根据地基本区,围歼我新四军第一师主力。从1941年6月到1942年春天,对我苏中实施万人以上的大“扫荡”3次,千人上下的“扫荡”10天半月1次。斗争日益尖锐激烈。比如,1941年8月13日,日伪军集中1万余兵力,向我苏中地区进行了空前的报复性大“扫荡”,先后占领了李堡、拼茶、掘港、马塘、双甸、岔河、石港、三余等集镇,袭击我苏中党政机关,抢劫群众财物。面对强敌的大“扫荡”,我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苏中军区司令员粟裕领导的苏中军民,与日伪展开了坚决的斗争,广泛开展反“扫荡”,与各路敌人纠缠、游击,连续作战42昼夜,战斗130多次,毙伤日伪军1300多人,活捉日军14人,伪军800余人,毁敌汽艇30多艘。日伪军的大“扫荡”受挫之后,又转入小规模的分区“扫荡”,控制河流,修筑公路,封锁交通,企图把我苏中根据地分割成零碎的小块,逐步缩小进而全面占领我苏中根据地。日伪在实施“清乡”前的种种野蛮行动,均遭到我抗日军民的有力打击。
反“清乡”斗争的经过
日伪对“清乡”称为“两个时期、三个阶段”。两个时期为:第一时期,以两个月进行“军事清乡”;第二时期,以四个月进行“政治清乡”。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安民阶段,也就是“军事清乡”阶段。第二阶段为训民阶段。第三阶段为新民阶段。
“军事清乡”阶段
日伪实施“军事清乡”,就是企图围歼我军军事力量,以强大的兵力,寻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尤其是主力部队决战,妄图消灭我华中新四军,对反抗的村庄实行烧杀抢掠。1943年4月10日,日伪开始实施“军事清乡”。日伪调集了大批兵力,疯狂地对我苏中四分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清剿”。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粟裕指挥四分区陶勇、姬鹏飞率三旅积极打击来犯之敌,同时,指挥第一、二、三分区地方武装对当面日伪军发起军事进攻。四分区军民在上级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公开的武装斗争为主,积极进行反“搜剿”、反封锁斗争。一是转移到“清乡”区外的主力部队适时插到敌后方和交通线进行袭扰,寻机打击敌人;二是组织坚强的干部队伍和精干的武装,带领区队、民兵,在内线坚持原地斗争,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使敌人“清剿”行动处处扑空;三是短枪队、除奸组、狙击队等进入日伪“清乡”重点地区,打击日伪特工人员,袭击“清乡”机构,捕杀“清乡”人员。由于我四分区广大地方武装和民兵采用破击战、伏击战、麻雀战、困扰战等机动灵活的战术,不断打击敌人,积小胜为大胜,打击了日伪的嚣张气焰。使敌人不仅没有达到围歼我军主力的目的,反而遭我严重打击。经过两个月的英勇奋战,挫败了日伪军实施“军事清乡”的阴谋。
“政治清乡”阶段
日伪军实施“政治清乡”,就是企图摧毁我党政机关和群众团体,镇压一切反抗势力,以此加强政治压力,促其进一步伪化。主要手段,就是出动大批军队、警察、宪兵、特务和保甲人员,通过编查保甲,委派伪乡长、保长,建立伪政权,以实现其全面控制之目的。针对日伪军实施“政治清乡”所采取的手段,我苏中四分区党政军领导机关进行紧急部署,采取相应对策。揭露日伪军编查保甲的阴谋,动员军民坚决反对编查保甲。在中心区,地方武装和民兵紧密配合,打击编查人员。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发动攻势,在封锁线上开展破袭战,袭击日伪据点,破坏公路,并发动和组织群众,形成整体力量烧毁日伪竹篱笆,迫使在海门、启东强化编查保甲的日伪军回援南通地区。至此,日伪军实施“政治清乡”的阴谋又被我抗日军民粉碎。
“延期清乡”阶段
日伪军在实施“军事清乡”和“政治清乡”均遭到失败之后,从10月起,又进行了3个月的“延期清乡”。重点是加强军警力量,对我新四军在“清乡”区内活动的部队实施机动“清剿”;以宪兵、警察和行政人员等组成的武装特务突击队,以乡为单位实施“清乡”,实行毁灭性的烧光、杀光、抢光政策。我四分区军民及时改变斗争策略,采取合法和隐蔽相结合的斗争方法麻痹敌人,在“清乡”区内坚持斗争的武装迅速向边缘区和敌占区挺进,打击和调动敌人。经过艰苦斗争,挫败了日伪军实施“延期清乡”的阴谋。
 “高度清乡”阶段
日伪军因实施的各种“清乡”未能达到目的,又实施了所谓的“高度清乡”。日伪军采用高压政策,到处烧杀,实行“武装特务化,特务武装化”,以所谓游击对游击,行动诡秘,活动猖獗。针对日伪军实施“高度清乡”的阴谋,粟裕及时下达了反据点的指示,开展了夏季攻势。四分区在逼退日伪小据点60多个之后,又以特务团包围了重镇南坎,在3000多民兵的配合下,一举攻克南坎。驻掘港的日本警务队和100多伪军急忙来援南坎,遭我三旅七团埋伏,全部被包围歼灭。这些斗争的胜利,促使夏季攻势进一步发展。到1944年10月,日伪军的“清乡”计划全部破产,我四分区反“清乡”斗争获得伟大胜利。  
夺取反“清乡”斗争胜利产生的影响
(一)大量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彻底粉碎了日伪的“清乡”阴谋。据不完全统计,从1943年4月至1944年10月,我苏中四分区抗日军民同日伪军作战2600余次,毙、伤、俘日伪军5600余人,缴获枪支2700余支。粉碎了日伪企图在苏中及其他地区以至在华中进行“清乡”的罪恶阴谋。日伪于1944年7月签订协议,将靖江、泰兴、如皋(如西和如皋串场河以北)列为“扩张清乡”地区,并建立靖江、泰兴、如城、如安、如丰5个特别区。由于在我苏中四分区“清乡”失败,使日伪“扩张清乡”的阴谋彻底破产。
(二)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主根据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在反“清乡”斗争中,虽然战斗频繁、环境险恶,但是,苏中四分区在这场斗争中加强了政权建设。比如,我苏中四分区的通海行署所属袁港区共18个乡,乡乡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全分区绝大多数在反“清乡”斗争后期都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由于政权建设得到了巩固和发展,抗日民主政府在反“清乡”斗争中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团结各阶层人士积极投身抗日反“清乡”斗争等作用得到充分显示。政权的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不仅进一步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而且为后来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扎实的群众基础。
(三)加强了共产党的组织建设,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在反“清乡”斗争中,苏中四地委加强了党的建设,尤其是加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各级基层党组织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党委制定的斗争方针,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保垒作用。由于党的组织和共产党员,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带领群众、影响群众,所以,使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不断提高,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
(四)增强了军民团结,新四军部队和人民群众结下了深厚的鱼水之情。在党的领导下,以新四军部队为主体开展的群众性游击战争,保卫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人民群众不仅是这场斗争的积极参加者和中坚力量,也是新四军部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人民群众为了抗日,为了反“清乡”,不惜一切,全力以赴。所以,在反“清乡”斗争中,新四军部队和南通人民结下了深厚的鱼水之情。
(五)各级干部经受了斗争的锻炼,取得了丰富的斗争和工作经验。我们党的干部全心全意依靠人民群众,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充分信任和拥护我们的党和党的干部。在反“清乡”斗争中,我们的干部能够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尤其是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在形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在面临生死的关键时刻能冲在前,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领群众参加斗争。同时,各级干部在斗争中也得到了锻炼,并取得了丰富的斗争经验。
(六)新四军部队和地方武装得到了发展壮大,作战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在反“清乡”斗争中,我抗日军民经受了血腥苦难的考验。广大群众为了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踊跃参军、参战,仅如皋县一次就有1300多名青年参军,其他各县也都有大批青年参加地方部队和民兵组织,积极投身抗日反“清乡”斗争,并为我主力部队源源不断地提供了后备力量。新四军一师部队,尤其是一师三旅的部队,不仅经受了斗争的锻炼,而且还进一步提高了战斗力。为后来部队的发展壮大,为夺取苏中战役的胜利,乃至整个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主编:王茂华
发布:蒋玉五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