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省南通市人民中路97号纺织大厦18楼
0513-81026787
0513-81026787
ntsxsjyjh@126.com
226001

铁军精神的价值观与实践诠释

点击:时间:2022-10-27
从苏南新四军抗战历程看铁军精神价值观与实践诠释
陈蔓生,杨帆
摘  要:新四军苏南抗日斗争是从安徽东进开始,通过建立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设立江南指挥部领导苏南抗日运动,并进一步向沪宁东路发展,联合当地抗日力量组建“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不仅壮大抗日力量,而且给予日伪军以沉重打击。在皖南事变后,新四军以大局为重,不断同日伪顽三方势力作艰苦卓绝斗争直到抗日胜利。新四军在抗日过程中所展现的铁军精神是新四军全体将士所表现出的精神风貌和战斗意志,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弘扬和写照,对处于“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二十一世纪全新技术革命的发展窗口期、“两个大局”战略机遇期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我国的打压期的当下中国有着巨大的精神激励作用和实践探索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2月20日党史学习动员大会上提出:“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回顾苏南新四军抗战路线,回溯苏南新四军发展历程,回瞻新四军“铁军”精神,更加有利于我们从苏南新四军抗战历史中汲取精神营养和前进动力。
一、苏南新四军抗战
“八﹒一三”淞沪会战后,苏南广大地区逐步沦陷。由于苏南地区紧靠上海、南京,而上海是全国工商业最发达,日寇实行经济掠夺的中心;南京又是日本侵略军华中派遣军司令部所在地。苏南地区人口稠密,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工商业发达,水陆交通便利,文化教育程度较高。敌人控制了苏南,不仅使之成为侵华的政治中心和军事要地,而且可以从此地掠夺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实现“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目的,为其侵略战争服务。因此在苏南创建抗日根据地不仅可以阻止其战略企图,给予日寇狠狠打击,而且可以钳制其西进南攻,支持全国抗战,配合华北敌后游击战争。
(一)党中央对新四军发展的指示
1938年2月25日,毛泽东就致电新四军领导人项英、陈毅,5月4日,毛泽东又电示项英:“在敌后进行游击战争虽有困难,但比在敌前同友军一道受其指挥反会要好些,方便些,放手些。敌情方面虽较严重,但只要有广大群众,活动地区充分,注意指挥的机动灵活,也会能过克服这种困难。”“在侦探部队出去若干天之后,主力就可准备跟行。在广德、苏州、镇江、南京、芜湖五区之间广大地区创造根据地,发动民众的抗日斗争,组织民众武装,发展新的游击队,是完全有希望的。在茅山根据地大体建立起来之后,还应该分兵一部进入苏州、镇江、吴淞三角地区,再分一部渡江进入江北地区。”
1939年2月23日至3月14日,周恩来到安徽云岭向东南局和新四军军部传达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周恩来提出了新四军“向北发展,向东作战,巩固现在阵地”的发展方针。次年2月19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在《对新四军发展方针的指示》中,根据周恩来概括的三句话,强调新四军要“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
(二)成立新四军苏南抗战组织
新四军进入苏南之初,第1、第2支队广大指战员开展了统一战线工作,深入了解各阶层人士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动向:一面广泛联系社会名流、开明士绅及民族资本家,使他们消除疑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积极投身到抗战的行列。1938年7月,成立于镇(江)句(容)金(坛)丹(阳)4县抗敌总会,所属各县、区、乡也成立分会。同月,由陈毅兼任书记的中共苏南区工作委员会成立(9月,改为中共苏南特委)。之后又相继成立江南指挥部、新四军东路军政委员会等组织领导苏南抗日战争。
1.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的成立
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新四军向苏南敌后发展。1939年8月,新四军军部决定第1、第2支队由陈毅统一指挥,并增设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建制,统一领导第1、第2支队。11月7日,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在溧阳水西村公开宣布成立,指挥陈毅,副指挥粟裕,参谋长罗忠毅,政治部主任刘炎、副主任钟期光。指挥部辖第2团、新6团、第4团、挺进纵队和地方武装,共1. 4万余人。11月14日,第4团团部及2营组成为苏皖支队,渡江北上,1940年2月与先期过江的挺纵第3团合编,仍称苏皖支队。5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重新组建第3团、第4团。1940年7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率第2团、新6团北渡长江进入苏北,改称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2支队在司令员罗忠毅、副司令员廖海涛领导下,留下坚持茅山地区的抗日斗争,对外仍以江南指挥部名义活动,并指挥新3团、新4团和各县地方武装,共3000余人,后又组建了独立第1、第2团。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第2支队改编为新四军第6师第16旅。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所属部队,相继进行了陈巷桥、渣泽、龙潭、贺甲、月塘集、水西、赤山、西塔山、郭村等一系列战斗,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新四军在江南坚持一边打仗、一边建军,不断发展壮大抗日武装。截至1939年秋,新四军人数由初入苏南时的4000余人发展到14000余人;根据地党的组织发展为6个中心县委 (特委)、23个县 (工)委,党员由4000余名增至7815名,从而为确保坚持江南抗战创造了最重要的条件。
2.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的组建
新四军初进江南,用抗日的实际行动,鼓舞江南人民的抗战信心。第一、二支队进入苏南敌后,加紧与苏南地方抗日武装建立联系,团结、争取、扶助和改造的方针,壮大抗日队伍。1938年陈毅在丹阳整编管文蔚地方武装为新四军挺进纵队,之后延陵、茅山、句容、金坛等游击队也都大部分成为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武装。1938年9月,陈毅派王必成与江阴的梅光迪领导的江南抗日游击队和朱寿松领导的苏浙人民抗日自卫军联系,10月梅、朱两部在江苏省委派出的何克希带领下,改编为“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第3路军。之所以命名“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考虑到国民党政府不同意新四军扩编,本地原有“江南抗日义勇军”的名号,就改叫“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叫第3路军目的是令敌人无法知晓“江抗”人数和实力,从而不敢轻举妄动;二是可以继续发展更多路军。至1939年8月,“江抗”由东进初期的1000多人,发展到5000多人。
“江抗”的发展壮大引起国民政府的恐慌并遭到控制和打压。国民政府严令“江抗”西撤。1939年10月“江抗”西撤后,苏南沪宁线东段(东路地区)人民急切期望“江抗”回来抗击日寇、反击顽固派。于是陈毅下令重建“江抗”,于1939年11月6日成立“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司令部”。1940年4月中共中央东南局派谭震林领导东路抗战工作,将“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司令部”改为“江南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部队仍称“江抗”。
(三)皖南事变后新四军苏南抗日斗争
1940年6月,陈毅、粟裕为拓展苏北根据地、支援挺进纵队战斗,率江南指挥部及其主力渡江北上,留下的新二支队仍以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的名义,坚持茅山地区的抗日斗争。1941年2月4日,根据中央军委命令,新江抗被改编为新四军三支队,之后三支队又改编为新四军18旅。同时,在西路作战的原新四军新二支队改编为16旅。16旅和18旅共同组成了新四军6师,谭震林任师长兼政委。
1941年5月,成立中共江南区党委,谭震林任书记,邓振询为副书记,领导江南地区抗日工作。11月28日,日军步、骑、炮兵3000多人,分三路合击新四军第6师16旅旅部和苏南党政机关驻地溧阳县塘马村。新四军在塘马战斗中以500余人的兵力,抗击8倍的强大敌人,血战终日,毙伤日伪军500余人,粉碎了敌人一举消灭苏南党政军领导机关的阴谋,对坚持和发展苏南抗日斗争没有造成重大危害。塘马战斗,新四军遭受了重大损失,六师参谋长兼十六旅旅长罗忠毅、十六旅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廖海涛和黄兰弟等共272位烈士壮烈殉国。12月,新四军在溧水地区的李巷、经巷一带从思想、组织上整顿16旅。
1943年1月新四军一师2旅王必成部从苏中南下至溧水白马桥地区,与16旅合编,改属第一师,番号仍是16旅,发展到6000人规模。之后同日伪顽进行反“扫荡”、反“清乡”和国民政府第三战区顽敌多次的斗争。1943 年 10 月,日军集重兵向苏浙皖边区发动大规模战役,国民政府第三战区后撤,第十六旅乘势而上,尾追日军南下,恢复和发展了苏南根据地。苏南区党委和第十六旅旅部机关重回溧水里佳山一带,两溧地区再度成为苏南敌后中共党政军指挥中心。到 1944 年底,苏南新四军力量已经得到相当的发展。1945年初,苏南新四军得到华中局的指示向浙西发展,并组建苏浙军区,2月向莫干山、天目山地区发展,到6月通过三次天目山战争建立苏浙皖边区根据地。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举行和平谈判,10月10日签订国共《双十协定》。在不损害人民的基本利益的原则下,党中央决定让出八个解放区,以换取全国的和平与民主,并且事先指示苏浙军区部队和地方干部要在《双十协定》签字前,全部撤离苏南解放区,渡江北移到苏北。苏浙的党和苏南军民,在完成中央交给的坚持苏南敌后抗战,直到打败日本侵略者,收复苏南失地,争取全国胜利的光荣任务以后,又根据《双十协定》和党中央在日本帝国主义投陈后确定的“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方针,苏浙军区部队和地方干部从苏南解放区北撤到苏北地区。到1945年10月8日晚止,全部人员撤退完毕,共计撤退者有五万人。在撤走前,对于不能撤走的和因有家属负担而不愿撤走的伤病员以及一些抗日军属,都作了妥善的安置,召开会议,要求当地群众和爱国民主人士关心和照料他们。对于同群众的来往经济账目都清理好,民主政府发行的“抗币”一律兑换收回。在部队北撤时,发表《江南新四军北移告别民众书》,说明新四军军北投的原因和意义,并号召民众为完成团结、民主、和平的大业而奋斗。
苏浙地区留下部分干部组成苏浙皖工作委员会。在苏浙皖工作委员会领导下,按地区设立若干分工委和特派员,成立各地的新四军留守处,配备精干武工队掩护活动,坚持苏南斗争,保卫地方党组织,保卫新四军伤病员和抗日部队的军烈属,保卫当地抗日人民的利益。新四军余部在极端艰苦险恶的环境下,英勇奋斗,坚持斗争,高举解放战争的旗帜,直到1949年4月渡江战役胜利,解放苏南全境为止。
二、新四军铁军精神的诠释
新四军来自红军主力长征以后留在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广东琼崖除外)坚持斗争的红军游击队。他们继承了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和井冈山时期红四军的光荣传统,在三年游击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孕育和铸造了铁军精神。新四军的历史渊源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辗转到井冈山的红四军。正是有这样艰苦的斗争历程和光荣的历史传统,新四军铁军精神才比铁还硬、比钢强。在苏南敌后的抗日大地上,时时刻刻诠释着铁军精神。
(一)铁军精神的历史实践
1.听党指挥,坚定信念
新四军军歌中的“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就是这一精神的真实写照。新四军从安徽向苏南发展,就是听从党的指示、服从中华民族的需要,坚定为民族、为人民的信念,哪里水深火热,新四军就赴汤蹈火到哪里。1938年夏,新四军第一、第二支队先后挺进苏南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次年11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在水西村成立。从1938年11月到1940年6月,由陈毅、粟裕率领的广大新四军战士开展了大大小小200多场战斗战役,由此创建巩固和发展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
2.坚韧不拔,英勇果敢
1939年在江抗主力西撤时,后方还留下了很多伤员,其中是以江抗政治部主任刘飞为主的36名战士,由于缺少手术条件,刘飞身体里面的子弹根本就未取出,最终留在体内,由于江南根据地大量丢失,缺少安居之所的江抗战士只能躲在芦苇丛之中,而且武器也极为匮乏,还要面对敌人随时的围捕,局势十分严峻。但就是这支只有36人的伤兵队伍,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面,就发展成了500人的规模。到1940年底,新江抗队伍就扩大到了五千人之多。这反映了新四军坚韧不拔、英勇果敢、不畏艰难、矢志抗日的志气、底气和勇气。
3.顾全大局,相忍为国
新四军发展之初,国民党军事当局规定新四军的任务是:在苏南、皖中敌侧后进行游击战争,在这些地区构成游击网,袭击敌人,破坏敌人交通,以牵制敌人。当时划定新四军在苏南的活动地域是:第l、第2支队在长江以南、芜湖以东,高淳、溧水、金坛之线以北,丹(阳)金(坛)公路以西,东西不过百余公里,南北仅约五六十公里。并规定不得越境活动,对新四军的抗日活动严加限制和防范。
当“江抗”东进取得了军事、政治上的一系列胜利后,国民党顽固派出于嫉妒和恐惧,污蔑“江抗”越界,勒令西撤。“江抗”为求抗日统一战线的团结,顾全大局、相忍为国,以缓和国共紧张关系,向北发展。甚至于皖南事变发生后,新四军仍以大局为重,继续在苏南地区与日寇和汪伪政权作殊死斗争直至抗日战争胜利。
4.内外团结,众志成城
 新四军不断总结领导苏南人民抗日的经验,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分清敌我顽,达到内外团结,众志成城对付日伪敌人。一九四二年八月六日,新四军在溧水召开苏南民运工作会议,决定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大多数,进一步巩固抗日报据地。抓紧秋收运动时机,广泛地去发动群众,普遍地组织群众、领导群众,实行减租减息与增加工资的斗争以提高群众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武装保卫秋收,反对敌伪下乡抢粮,以达到组织新四军控制地区占人口百分之二十五的群众,基本区组织超过百分之三十的群众的要求。
新四军苏南抗日过程中坚持党支部群众运动的核心作用,不断改进、纠正支部不做群众工作,脱离群众的现象,发动青救会成为农救会的宣传者与组织者,妇救会成为秋收运动的助手,儿童团成为社会中的宣传员。进一步与刀会、有进步倾向的敌顽力量接触,防止左倾,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做到既联合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共同的民族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又要在联合中坚持无产阶级立场,保持政治上的独立性、纯洁性、战斗性、纪律性。
5.步调一致,纪律严明
新四军从成立到取得抗日胜利无不与党中央保持步调一致,新四军在苏南的发展内部也时刻保持一致,拧成一股绳,以铁的纪律克服一切艰难险阻。1938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提出:“一切游击战争的根据地,只有在建立了抗日的武装部队、战胜了敌人、发动了民众这三个基本的条件逐渐地具备之后,才能真正地建立起来。”新四军苏南抗日实践就是遵照毛泽东同志所提出的这三个条件去创建苏南抗日根据地的。新四军东进,为开辟和建立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根据地准备了第一个条件,并且通过新四军武装部队战胜敌人,发动群众。
(二)铁军精神的思想呼应
回顾新四军精神,其精髓内核与伟大的建党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建党精神映照铁军精神,铁军精神呼应建党精神。
1.铁军精神中的“听党指挥”是对建党精神中“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实践。新四军从成立、发展到壮大无时不刻在党领导下取得成就,“听党指挥”就是要做到“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纲领宗旨章程。新四军成立的正是实现党为民族求独立、为人民求解放,打到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自立自强的目的。即使需要牺牲自身发展、放弃自身利益,也无怨无悔、在所不辞,因为党的利益高于一切,一切服从和服务于党的千秋大业。总书记说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这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决定的,我们党谋的就是“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所以新四军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都坚决做到听党指挥。这是建党精神的最忠诚的实践表现。
2.铁军精神中的“坚定信念”是对建党精神中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表征。其“坚定信念”即是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延续、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信的是马克思主义真理,守的是共产主义理想。新四军在党的领导下自然就坚持共产主义真理、坚守共产主义理想,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因为马克思主义真理经得住历史血与火的考验、担得起民族解放重任,所以新四军能够做到坚定信念,毫不动摇。正因为新四军“坚定信念”才能做到“坚韧不拔”“顾全大局”“众志成城”“纪律严明”,才能置之死地与日伪顽殊死战斗直至最终胜利。无论国民党顽固派何等的凶残、卑鄙和令人不齿,发动皖南事变,新四军也能做到含冤受屈、绝境重生、发展壮大。因为真理的力量是无穷的,信念的底气是无尽的。
3.铁军精神中的“英勇果敢”是对建党精神中的“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写照。陈毅元帅《梅岭三章》中的豪迈和决绝,粟裕将军神乎其神的指挥战争艺术,新四军全体将士于日伪顽三方敌人重重围困中的从容不迫,无不显示出“英勇果敢”的斗争精神。这是建党精神中“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延续、发展和生动写照。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从李大钊、陈延年、陈乔年、赵世炎、蔡和森等革命先烈那里一直传承下来,在新四军这里熠熠生辉。“江抗”副总指挥吴焜,新四军十六旅旅长罗忠毅、政委廖海涛,赴汤蹈刃、壮烈殉国。身为“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二路”政治部主任的刘飞在战斗中亲自率领警卫班向敌人发起冲锋,一颗子弹射进了他的胸部,并且留在了他的胸腔内。当新四军主力西撤,刘飞等一批伤病员被安排在阳澄湖畔疏散养伤。最后集中到刘飞身边的还有36名伤病员。这36名伤病员中,只有刘飞和他的警卫员各有一支手枪。刘飞带领这36名伤病员,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一边在阳澄湖里隐蔽养伤,一边抓住机会打击敌伪,不到半年时间,又拉起了一支有两三千人的部队,再次扭转了江南的抗日局面。
三、弘扬铁军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到的伟大建党精神,是我们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动力之源、信仰之基、思想之魂。新四军在苏南抗日实践正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又一次生动展现。新四军铁军精神是建党精神的赓续和传承,而建党精神是铁军精神的源头和渊薮。在处于“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二十一世纪全新技术革命的发展窗口期、“两个大局”战略机遇期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我国的打压期,弘扬铁军精神、续写时代辉煌,让铁军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绽放永不褪色的华光。
1.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我们要弘扬铁军精神,听党指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不止。我们在党的领导下胜利完成建党一百周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率领全体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现行标准下全体中国人摆脱绝对贫困的世界奇迹。我们的使命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因此,建国一百周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就在眼前,时不我待。这个目标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党带领我们攻坚克难,逢山开道、遇水架桥。新四军苏南抗日的艰巨历程启示着我们,只有听党指挥才能实现伟大的奋斗目标。党是灯塔,是火炬,是指南针,有了党的坚定领导,就能够找到前进的道路,点燃奋进的火把,发现初心和使命的方向,“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青年一代要听党话、跟党走,增强奋斗本领,积极投身社会建设,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2.在二十一世纪全新技术革命的发展窗口期,我们要弘扬铁军精神,坚定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命运自我掌握埋头苦干。关键技术被西方“卡脖子”,正如战场上陷于十面埋伏。习近平总书记说“科技攻关要摒弃幻想、靠自己”“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一些重大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己攻坚克难”。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极大改变了世界产业格局,是否掌握核心技术不仅影响全球产业布局,更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我们要拿出新四军铁军精神,坚定信念,下定决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加速推动各个领域核心技术突破,争取早日实现中国制造2025布局高端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以深化改革释放各类主体创新活力,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坚定信念,就是要有铁一般的志气、钢一般的骨气,相信中华民族是没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的,相信中华民族是永远不可战胜的。有了这样的信念,我们就一定能够以更快的步伐踏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3.在“两个大局”的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弘扬铁军精神,英勇果敢,为实现中华文明光耀寰宇而执着前行。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对时间的理解,要以百年、千年为计。对“两个大局”的认识应放到整个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历史长河中,放到人类社会实现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内在规律和必然趋势中去认识和把握。[]只有基于这样的宏阔视域和眼光,神仰千载,思接八方,从洪荒之世、当下之世到未来之世,在历史中借鉴和汲取智慧、洞察和把握规律、跟上和引领发展潮流,才能全面、科学、准确把握好“两个大局”。晚清学者陈澹然说过,“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条件下,我们不能因循守旧,从故纸堆里找策略、方案;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下,我们不能蝇营狗苟、目光短浅、实用主义,一定要拿出英勇果敢的决绝态度和决心,朝着既定目标前进,一往无前、永不言退。
4.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中国的打压期,我们要弘扬铁军精神,内外团结,为实现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而勠力同心。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总结中国共产党18年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时指出,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一大法宝。新四军正是遵循这一思想在苏南抗日根据地站稳脚跟并迅猛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当下面临美国为首的西方的打压,我们要广交朋友,扩大和壮大我们的朋友圈,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力量,最大限度地孤立对方。团结能够团结的力量的基本条件是我们自己的强大。这就要把国内事情做好,把国内市场的大循环运营好,保持自己强大的自力更生的力量的同时做好国内国际的双循环,发展亚非拉广大第三世界的伙伴,促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不移地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矢志不渝地捍卫国家利益。
新时代的年轻一代弘扬铁军精神,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要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时代最强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