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省南通市人民中路97号纺织大厦18楼
0513-81026787
0513-81026787
ntsxsjyjh@126.com
226001

弘扬张謇精神和弘扬抗战精神

点击:时间:2021-03-08
弘扬张謇精神和弘扬抗战精神
应让“两个轮子”一起转
——从大生纱厂折射出两种救国救民精神想到的
 
在提笔撰写该文时,我首先要向读者说明的是为什么要用“弘扬张謇精神和弘扬抗战精神应让‘两个轮子’一起转”这个标题?又为什么要用“从大生纱厂折射出两种救国救民精神想到的”作为副标题?这是因为弘扬张謇精神和弘扬抗战精神是我们南通的两张历史名片,它从大纱纱厂的创建和后来大生纱厂工人创建抗日武装折射出了两张不同的救国救民精神。大生纱厂的创建,折射出的是张謇以实业救国的救国救民精神,而后来大生纱厂工人创建抗日武装,它折射出的是一种抗击日本侵略,赶走日本帝国主义的救国救民精神。两种精神,从两种不同的角度出现,其核心是一致的,都为了救国救民。因此,为了进一步弘扬传承张謇的实业救国精神和抗日军民的抗战精神,我选用了这样的标题和副标题。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这场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1895年,中日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从而使中华民族危机空间加重,半殖民化大大加深。失败的事实告诉人们,落后就会挨打,就会遭到不平等的攻击。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一批仁人志士吸取深刻教训,立志实业救国,奋发图强。大生纱厂的兴办,就是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时任两江总督的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委派张謇回通州兴办实业的直接结果,也是后洋务时期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同时,它更是爱国知识分子张謇在激烈的时代变化中,选择正确方向,把握历史机遇,弃官从商,以民族资本家的身份发展近代工业,使唐家闸成了张謇“实业救国”的实践空间。所以,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张謇他作为一名五年前夺魁的状元,在“设厂自救”的浪潮中开始筹办,次年开始购地建厂,以招商股60万两创建了大生纱厂。在张謇的日记里有这么两句话:“和约十款,几罄中国之膏血。”张謇在书写这两句话时,笔触格外顿挫有力,可见其椎心泣血。事实上,在《马关条约》签订时, 这位晩清状元就萌生了“跨界” 办厂的念头。由于张謇是“文章魁首”, 大生纱厂便以“魁星”图案作为商标。如今,当人们在濠南别业看到那“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朴拙设计,都会忍不住会心一笑。因此说,大生纱厂的创建与“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直接相关,它反映了当时那个时代的现实,具有突岀的普遍意义。
大生纱厂于1895年创建于江苏南通唐家闸。从此,唐家闸这一新型工业城镇也以此开始起步。也就是说,唐家闸新型工业城镇的起步是以大生纱厂的创建为起点的,没有大生纱厂的创建和发展,也就没有唐家闸的新型工业城镇。大生纱厂创建之后,棉花、工价都比较低,运输也比较便捷,再加之经营方法得当,获利丰厚。后来,很快就以大生纱厂为基础,发展企业。在大生纱厂建起来之后, 张謇便有了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自觉意识,他认为,纺纱时剩下的棉籽可以用来榨油, 于是建起了榨油厂; 油渣可制作肥皂,建起了肥皂厂; 面纱需要用面粉来浆洗, 建起了面粉厂。就这样,先后又创办了复兴面粉厂、广生油厂等各类企业20多家。由于这些企业都以大生纱厂为依托,与之相配套,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集群,使唐家闸成了具有较完整体系的工业区,进而又发展成了一个新型工业化的城镇。这一发展,不仅推动了唐家闸地区的工业化城镇的继续前行和社会进步,而且也影响了整个南通的工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但无论是大生纱厂的创建,还是唐家闸新型工业城镇的起步,都与甲午战争的失败有着密切的关系,这都标志着甲午战争后张謇实业救国的一个伟大创举。在实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张謇意识到“一国之强,基于教育”,“ 苟欲兴工,必先兴学,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实业之所至,即教育之所至”。 于是,他大力兴办教育事业,先后创办了通州师范等近400所学校。同时,他还积极投身慈善事业,创办了医院、养老院、育婴堂、贫民工场、女土传习所等,诞生中国历史上多个“第一”。张謇是我国近代著名企业家、教育家。在当时内忧外患的历史条件下,他艰苦创业,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张謇身上,鲜明地体现出中国知识分子浓郁的家国情怀、强烈的社会责任,体现了近代优秀民族企业家富有远见、敢于创新、坚忍不拔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期间,专程来到南通博物苑考察研究,高度评价张謇是我国民族企业家的楷模,希望企业家增强国家情怀、担当社会责任,勇于创新、奋斗拼搏、力争一流,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濠南别业张謇故居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因此,张謇在国难当头的情况下,以实业救国,以实业为龙头,辅助教育,投身慈善事业等方面凸显岀来的救国救民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后人认真学习,大力弘扬和继续传承。
在大生纱厂创建事隔40多年之后,大生纱厂的工人创建抗日武装,又是在国难当头,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而采取的一种有效的对策。
在“甲午战争”后的第37年的1931年,日本侵略者又一次侵略中国,自这年9月18日侵占我国东北沈阳城开始,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侵占了我国整个东北三省,先后长达6年的时间。继而又于1937年7月7日以全面侵华为目的,挑起发生了卢沟桥事变,使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不得不转入到全面抗战之中。这场战争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为止,使中国人民自“甲午战争”后又一次遭受到日本帝国主义先后长达14年之久的侵略。1938年3月17日拂晓,日本侵略军5000多人,凭借飞机的掩护,在南通黄泥山和姚港(今姚港小学附近)之间的江滩登陆。日军飞机在南通城上空边盘旋飞行,边向下扫射,城里的国民党军政官员仓惶逃命,地方保安部队弃城而走。就在这天上午9时许,南通县国民政府所在地---钟楼上挂起了太阳旗,南通遂告陷落。从此,日寇在侵占南通期间,对南通人民犯下的罪行一件件,一桩桩,令人发指,罄竹难书。面对日本侵略者的侵略暴行,在中华民族对日本侵略者实行全面抗战时期,从1938年的11月开始,在这一创建与“甲午战争”有关的大生纱厂里,开始点燃了抗日的火种,进而发展创建了抗日武装。这一年的11月,当时到南通通、如、海、启一带开辟工作的中共江北特委委员陈伟达同志,找到从马来西亚吉隆坡尊孔中学任教回国参加抗战,时任抗战支队政治处主任的梁灵光,说是南通城唐家闸大生纱厂的工人抗日热情很高,在酝酿成立抗日武装,他已物色了大生纱厂的职工宋祖望、王治平等人作为发展抗日武装的骨干,但必须有一个正式番号,有了番号才能在地方上站住脚。对于大生纱厂,梁灵光早在上海读书时就知道,这是一个由著名的民族实业家、清末状元张謇先生于19世纪末创办的纺织工厂。此时,梁灵光他心里想,唐家闸是产业工人集中的地方,如能迅速在日伪军控制的地区组建一支抗日武装,这对我们开展抗日斗争是很有利的。原来,陈伟达同志就是利用在梁灵光同志那个抗战支队政治处工作的有利条件,广泛开展抗日救国活动。唐家闸大生纱厂工人的抗日活动,就是他通过深入了解,不断联系,开展宣传工作,从而得到继续推进的结果。就这样,梁灵光同志,就把他听到陈伟达讲的关于唐家闸大生纱厂的工人准备组建抗日武装的情况,及时找到抗战支队队长吴卫久商量,并经吴卫久同意,正式委任王治平为“抗战支队南通第一独立分队队长。” 得到委任后,王治平等人非常积极,他们秘密向群众宣传“有钱岀钱、有力出力”,宣传组织队伍不绑票、不收税、保障安民的主张,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同时,他们动员了部分工人、职员和附近的贫苦农民参加队伍,在唐家闸大生纱厂正式组建了抗战支队南通第一独立分队。在此基础上,先后又成立了抗战支队南通第二独立分队、第三独立分队。后来,又在这一年的春天,建成了一个独立中队。这支抗日武装,积极宣传、发动群众抗日。在军事上,他们灵活机动打游击,经常岀动袭扰小股日伪军,分化瓦解伪军,打击地方的土匪,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团结友军共同抗日。在经济上,他们配合敌占区工厂的工人破坏敌人的生产,粉碎日伪军掠夺战略资源的阴谋。这一抗日武装开展的抗日斗争活动,在唐家闸一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部队也在斗争中得到了不断发展壮大。后来,这一独立中队,并入了抗战支队第二支队的第二大队,由陈伟达任大队长,在继续开展的抗日斗争中不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大生纱厂工人创建抗日武装一事,在当年南通地区工人队伍中开了先河。这就充分说明,大生纱厂的工人有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思想进步,行动自觉。他们在那种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能挺身而岀,他们有一种强烈的抗日斗争精神,正是由于有了这种斗争精神,从而建立和发展了抗日武装。大生纱厂工人抗日武装的建立和发展,不仅为新四军东进通、如、海、启和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夺取抗日斗争的胜利作岀了积极的贡献。  
1940年10月,为了进军黄海之滨开辟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陈毅把开辟苏中通、如、海、启的这一重要任务交给了陶勇率领的第3纵队。新四军东进部队从抗战时期到解放战争初期的苏中战役,其突出的战斗历程及重要贡献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掘港抗顽夺胜。新四军东进部队到掘港之后,尤其是在主力7团刚北调海安待命的情况下,驻石港的国民党顽固派徐承德认为有机可乘,于是,于1940年12月26日夜向掘港进犯,企图一举消灭我新四军留守在掘港的部队。我新四军东进驻掘港的部队,在敌强我弱,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英勇奋战,抗击顽军,打了一场掘港保卫战。在这场战斗中,由于周一峰(当时任南通中心县委组织部长)同志及时传送了顽军企图进犯掘港的重要军事情报;张震东(新四军第三纵队参谋长)同志在独挑领导重担中严密实施了有效的作战指挥;陶勇(新四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同志率领部队回援并及时摧毁了徐承德驻石港的老窝;地方党和政府组织人民群众全力配合部队做了大量的支前工作,最终夺取了掘港保卫战的胜利。此后的几年里,新四军东进通、如、海、启的部队,先后又夺取了很多次战斗的胜利,为建立和发展抗日民主根据地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二是建立海防武装。1941年2月,新四军一师部队东进之后,日伪军即尾随而来,对苏中、苏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扫荡”,并到处建立据点。江海平原没有高山,河网纵横,临江背海,与日伪的巢穴南京、上海隔江对峙。在这样的平原水网地带如何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确是一个新课题。为了粉碎日伪军的疯狂进攻,摆脱背靠黄海作战的不利局面,粟裕师长把战略眼光投向了大海,他决定建立自己的海防武装,开展海上游击战争。一旦陆上有危险时,就可以退到海上去,同敌人周旋,然后,再寻机打击消灭敌人。
1942年11月5日,粟裕同志在如东何家灶正式宣布成立了苏中军区海防团。并宣布:“这是中国人民的第一支土海军”。为了壮大我海防武装力量,先后收编了孙二富部和陆洲舫部。1943年3月收编了孙二富部 ,将孙部改编为苏中军区海防二团,孙任团长。1943年11月收编了陆洲舫部, 将陆部改编为苏中军区海防三团,陆任团长。为了统一三个团的指挥,便于协同作战,决定在三个团之上设苏中军区海防纵队司令部。就这样,1943年11月,苏中军区海防纵队司令部成立。苏中军区海防武装从1942年11月创建海防团开始,到1945年9月改名为华中军区海防纵队,投入人民解放战争,在近三年的抗日战争中,先后进行了大小战斗700余次,取得了歼灭战、伏击战、追击战、截击战、遭遇战等一系列海上战斗的胜利。为保卫和发展苏中抗日根据地,为粉碎日伪的“清乡”阴谋,为我军掌握东部沿海的控制权、建立海上抗日根据地,在华东战场争取战略主动,最后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诞生和发展,作岀了巨大贡献。三是“汤团行动”。1943年的“汤团行动”,以整团建制634人打入伪军内部,度过了不平常的167个日日夜夜,经历了一场特殊的战斗,与日伪军进行了勇敢、机智的斗争。当时的斗争形势非常严峻,苏中区党委和苏中军区根据华中局的指示精神,决定由驻通海地区的崇明县警卫团和通海自卫团合编成一个团,在团长汤景延同志率领下,采取特殊方式,打入伪军内部。“汤团行动” 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这支英雄的战斗集体,用铁骨英雄的实际行动书写了对党的无限忠诚。四是火烧日伪竹篱笆。1943年4月,日伪军对我苏中四分区作为“苏北第一期清乡实验区”,从苏南等地运来500多万根竹子和大量木材,作为封锁器材。从南通的天生港江边,沿通扬运河向北,经白蒲、丁堰,再向东沿串场河经岔河、马塘、南坎,直到黄海边;又从天生港向东南,沿江边直到启东海边,扎起了300多华里的竹篱笆,圈进了我四分区的三个半县。在日伪“清乡” 初期的三个月内,沿途军民组织了多次火烧竹篱笆的战斗。其中最大的一次是1943年7月1日的夜间,三、四分区统一行动,动员了4万多军民,仅在一小时之内,就烧毁了日伪苦心经营了两个月的近300华里的竹篱笆,从而使日伪的“清乡”计划遭到惨败。谱写了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最大规模、最为壮丽的反“清乡”斗争的辉煌篇章。一天后,延安《解放日报》引人注目地报道了苏中四分区火烧日伪竹篱笆三百里的要闻,在国内产生重大影响.。五是苏中七战七捷在那场震惊中外的苏中战役中,我华中野战军只有3万多人,却打败了国民党反动军队12万多人的进攻,歼敌5.3万人,比自己的军队几乎多了几倍,真是个奇迹!这次战役在作战指挥上,粟裕采取多种作战形式,奇正互用,以奇为主,从而形成了战胜强敌的一种经典范例。苏中战役是军事史上罕见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范例,是解放战争胜利的起点,是为解放战争初期实行内线歼敌的战略方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推动解放战争的全局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苏中战役虽然是解放战争初期之战 ,但部队仍保留了新四军部队的番号, 仍然是在发扬了抗战精神和新四军铁军精神的基础上夺取的这场战役的胜利。
新四军东进部队在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在陈毅、粟裕等指挥员的正确指下,在面对强敌和艰难复杂的斗争环境中,采取多种正奇互用的斗争方法和相应的应敌措施,从而夺取了一个又一个抗敌斗争的胜利,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推动解放战争的全局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新中国成立之后,梁灵光同志在一次关于苏中四分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开辟和巩固的讲话中讲到:如果没有党中央关于八路军、新四军南下、北上,发展华中的英明决策;如果不是以陈毅为首的苏北区党委和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正确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如果没有新四军东进通、如、海、启和抗日武装力量的成长和壮大;如果没有各阶层群众特别是广大劳苦农民发动支持参与,就不可能有苏中四分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开辟和巩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永远都要从革命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抗日战争中,南通抗战军民不仅在一次又一次抗敌斗争中赢得了胜利,而且也造就出了秦镜、白桐本、张学成、蔡日盛等一批抗战英雄。笔者认为,南通有这么多闻名全国,甚至在世界上都有一定影响的抗战历史资源和其他革命历史资源,应该集中展示,对外宣传。所以,笔者建议,为了更好地展示和宣传南通的革命斗争历史,尤其是抗日斗争历史,在南通城内的适当位置,选择建立南通革命斗争历史展览馆,使其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张謇故居濠南别业这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相呼应,成为南通对外展示和宣传张謇精神和抗战精神的两张历史名片。所以,我们要弘扬抗战精神,尤其作为江海儿女,更要弘扬和传承当年南通抗日军民在抗敌斗争中凸显出的抗战精神。
综上所述,弘扬张謇精神和弘扬抗战精神,其核心都是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江海儿女,应做到让弘扬张謇精神和弘扬抗战精神的“两个轮子”一起转,让南通在当年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形成的这两张历史名片,借助一定的转化功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让张謇精神和抗战精神在江海大地上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王茂华

主编:王茂华
编辑:蒋玉武

 
 
 
 
 
 
 
 
 
关闭